五人墓碑记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五人墓碑记译文和注释

译文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激于义愤而死于这件事的。到了现在,本郡有声望的士大夫们向有关当局请求,就清理已被废除的魏忠贤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之前竖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啊,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情呀!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这五人的死,距离现在建墓安葬,时间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在这十一个月当中,大凡富贵人家的子弟,意气豪放、志得意满的人,他们因患病而死,死后埋没不值得称道的人,也太多了;何况乡间没有声名的人呢?唯独这五个人声名光荣显耀,为什么呢?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我还记得周公被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日。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程,哭声震天动地。差役们按着剑柄上前,问:“在为谁悲痛?”大家不能再忍受了,把他们打倒在地。当时以大中丞职衔作应天府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党羽,周公被捕就是由他主使的;苏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的时候,就一齐喊叫着追赶他。这位大中丞藏在厕所里才得以逃脱。不久,他以苏州人民发动暴乱的罪名向朝廷请示,追究这件事,杀了五个人,他们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就是现在一起埋葬在墓中的这五个人。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然而,当五个人临刑的时候,神情慷慨自若,呼喊着中丞的名字骂他,谈笑着死去了。砍下的头放在城头上,脸色一点也没改变。有位有名望的人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下五个人的头并用木匣装起来,最终与尸体合到了一起。所以现在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唉!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但这五个人生于民间,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况且当时假托的皇帝的诏书纷纷传出,追捕同党的人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抗击,使阉党不敢再株连治罪;魏忠贤也迟疑不决,畏惧正义,篡夺帝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直到当今的皇上即位,(魏忠贤畏罪)吊死在路上,不能不说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由此看来,那么如今这些高官显贵们,一旦犯罪受罚,有的脱身逃走,不能被远近各地所容纳;也有的剪发毁容、闭门不出,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何处的,他们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因此周蓼洲先生的忠义显露在朝廷,赠给他的谥号美好而光荣,在死后享受到荣耀;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一座大坟墓,在大堤之上立碑刻名,所有四方的有志之士经过这里没有不跪拜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啊。不这样的话,假使让这五个人保全性命在家中一直生活到老,尽享天年,人人都能够像奴仆一样使唤他们,又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惋惜,抒发他们有志之士的悲叹呢?所以我和我们同社的诸位先生,惋惜这墓前空有一块石碑,就为它作了这篇碑记,也用以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几位有声望的士大夫是:太仆卿吴因之先生,太史文文起先生,姚孟长先生。

参考资料:
1、陈振鹏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2、杨淑璐伴你成长 语文 同步辅导与能力训练上海:原子能出版社,2010
3、钟书 新教材全解 语文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11
4、

注释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
蓼(liǎo)洲周公:周顺昌,字景文,号蓼洲,吴县(今苏州)人。
万历年间进士,曾官福州推官、吏部主事、文选员外郎等职,因不满朝政,辞职归家。
东林党人魏大中被逮,途经吴县时,周顺昌不避株连,曾招待过他。
后周顺昌被捕遇害。
崇祯年间,谥忠介。
郡:指吴郡,即今苏州市。
当道:执掌政权的人。
除魏阉废祠之址:谓清除魏忠贤生祠的旧址。
除,修治,修整。
魏阉,对魏忠贤的贬称。
魏忠贤专权时,其党羽在各地为他建立生祠,事败后,这些祠堂均被废弃。
旌(jīng):表扬,赞扬。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去:距离。
墓:用作动词,即修墓。
皦(jiǎo)皦:同“皎皎”,光洁,明亮。
这里指显赫。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丙寅三月之望:天启七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此处属于作者笔误,实际应为天启六年丙寅年。
吾社:指应社。
行为士先者:行为能够成为士人表率的人。
声义:伸张正义。
缇骑(tíjì):穿桔红色衣服的朝廷护卫马队。
明清逮治犯人也用缇骑,故后世用以称呼捕役。
堪:忍受。
抶(chì)而仆之:谓将其打倒在地。
抶,击。
仆,使仆倒。
“是时”句:这时做苏州巡抚的人是魏忠贤的党羽。
按,即毛一鹭。
大中丞,官职名。
抚吴,做吴地的巡抚。
魏之私人,魏忠贤的党徒。
其:指毛一鹭。
呵:呵斥、责骂。
噪而相逐:大声吵嚷着追逐。
匿于溷(hùn)藩:藏在厕所。
溷,厕所。
藩,篱、墙。
按诛:追究案情判定死罪。
按,审查。
傫(lěi)然:聚集的样子。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詈(lì):骂。
脰(dòu):颈项,头颅。
函之:用棺材收敛他们。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大阉:指魏忠贤。
缙绅:也作“搢绅”,指古代缙笏(将笏插于腰带)、垂绅(垂着衣带)的人,即士大夫。
缙,同“搢”,插。
绅,大带。
编伍:指平民。
古代编制平民户口,五家为一“伍”。
曷:同“何”。
矫诏:假托君命颁发的诏令。
钩党之捕:这里指搜捕东林党人。
钩党,被指为有牵连的同党株治:株连惩治。
逡(qūn)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非常”二句:非常之谋,指篡夺帝位的阴谋。
猝(cù)发,突然发动。
圣人:指崇祯皇帝朱由检。
投缳(huán)道路:天启七年,崇祯即位,将魏忠贤放逐到凤阳去守陵,不久又派人去逮捕他。
他得知消息后,畏罪吊死在路上。
投缳,自缢。
投,掷、扔。
缳,绳圈,绞索。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抵罪:因犯罪而受相应的惩罚。
“而又有”二句:还有剃发为僧,闭门索居,假装疯颠而不知下落的。
辱人贱行: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
暴(pù):显露。
赠谥美显:指崇祯追赠周顺昌“忠介”的谥号。
美显:美好荣耀。
加其土封:增修他们的坟墓。
百世之遇:百代的幸遇。
户牖(yǒu):指家里。
户,门。
牖,窗。
隶使之:当作仆隶一样差使他们。
隶,名词用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
屈:使屈身,倾倒。
扼腕墓道:用手握腕,表示情绪激动、振奋或惋惜。
明死生之大: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
匹夫:指平民,这里指五义士。
社稷:国家。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冏(jiǒng)卿:太仆卿,官职名。
因之吴公:吴默,字因之。
太史:指翰林院修撰。
文起文公:文震孟,字文起。
孟长姚公:姚希孟,字孟长。

参考资料:

1、陈振鹏.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2、杨淑璐.伴你成长 语文 同步辅导与能力训练.上海:原子能出版社,20103、钟书 .新教材全解 语文.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114、朱庆.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上海: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5、五人墓碑记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4-16]

五人墓碑记赏析

赏析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本文是为五位普通的平民百姓树碑立传的文字,探讨了生死价值这样重大的问题。全文以义为核心,成功地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三结合的表达方式。作者首先肯定五人之死是“激于义”,开篇抓住一个“义”字。五人是为义而生,为义而争,最后为义而献身。这就使读者联想起孟子的名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以说,本文是对孟子名言的生动诠释。

  明代大奸臣、大宦官魏忠贤无恶不作,杀害了许多正直之士。东林党人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苏州市民旗帜鲜明地站在东林党人一边,用鲜血和生命捍卫正义。五人是苏州市民的优秀代表。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墨,叙述了五人的动人事迹,歌颂了平民英雄的高尚品质。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大义凛然,惊天地,泣鬼神!语言简练生动,铿锵有力。

  作者为了突出五人的英雄行为,运用对比的手法加以表现。“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在阉党横行天下,炙手可热之时,多数人采取了苟且偷安的做法,甚至助纣为虐,为虎作伥。而五人面对阉党的淫威,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应该说,一般的老百姓对阉党的倒行逆施可以不管,因为他们不在其位。但五人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境界投入到对阉党的斗争中去,并且慷慨赴死,义无反顾。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而那些身在政位,吃民膏、喝民血的“缙绅”,却在阉党的淫威下屈服了,变节了。作者问道:“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这一问,多少缙绅无地自容?“十年浩劫”期间,林彪、“四人帮”专横跋扈,“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志新,一个普通女干部,坚持真理,宁死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也有许多人投靠“四人帮”,出卖良心,出卖人格。历史是如此惊人地相似。

  张溥认为:“大阉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作者认识到了平民百姓的作用,这是非常可贵的。读此段,读者可能会联想到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所写的句子:“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这样的文章都是用心,不,是用生命写成的。张溥若知三百年后有一鲁迅君执匕首般的笔尖写慷慨之情,不知作何感想?

  第五段是本文最精彩的一段。本段夹叙夹议,反复对比,将文章的中心升华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作者将“高爵显位”的辱人贱行,与五人的嘉节懿行比照论述,从而提出“轻重固何如哉”的问题让读者思考。接着,作者把五人的英勇就义与假设五人寿终正寝作对比,从而揭示出“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一富有进步性的观点。读者至此,是否联想到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那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五人之死,重于泰山,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共存。

  第六段也用对比手法,但以“由是观之”领头,表明它与第五段不是机械的并列关系,而是由此及彼、层层深入的关系。“是”是一个指代词,指代第五段所论述的事实。从第五段所论述的事实看来,仗义而死与苟且偷生,其社会意义判若霄壤。作者以饱含讽刺的笔墨,揭露了“今之高爵显位”为了苟全性命而表现出来的种种“辱人贱行”,提出了一个问题:这种种“辱人贱行”,和“五人之死”相比,“轻重固何如哉”?苟且偷生,轻如鸿毛;仗义而死,重于泰山。这自然是作者希望得到的回答。

  在作了如上对比之后,作者又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五人”之死所产生的另一种社会效果。从正面说,由于“五人”“发愤一击”、“蹈死不顾”而挫败了浊乱天下的邪恶势力,因而“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从反面说,“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应该指出:这不仅是就“五人”死后所得的光荣方面说的,而且是就“五人”之死在“四方之士”“豪杰之流”的精神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方面说的。“四方之士”“过而拜且泣”,“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不正表现了对“五人”同情、仰慕乃至向他们学习的崇高感情吗?而号召人们向“五人”学习,继续跟阉党余孽作斗争,正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这篇文章题为《五人墓碑记》,歌颂“五人”当然是它的主要内容。但社会是复杂的,事物是互相联系的,要孤立地歌颂“五人”,就很难着笔。张溥在这篇文章中,与“五人”相对比,不仅指斥了阉党,还暴露批判了“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和“缙绅”“高爵显位”等等;与“五人”相映衬,不仅赞美了周顺昌,还肯定了“郡之贤士大夫”。正是由于有了这一系列的对比和映衬,才充实了歌颂“五人”的思想内容,加强了歌颂“五人”的艺术力量。

参考资料:

1、五人墓碑记.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4-16]2、《五人墓碑记》赏析.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2-20]

五人墓碑记拼音版参考

()
(rén)
(zhě)
(gài)
(dāng)
(liǎo)
(zhōu)
(zhōu)
(gōng)
(zhī)
(bèi)
(dǎi)
()
()
()
(ér)
()
(yān)
(zhě)
()
(zhì)
()
(jīn)
(jun4)
(zhī)
(xián)
(shì)
()
()
(qǐng)
()
(dāng)
(dào)
()
(chú)
(wèi)
(yān)
(fèi)
()
(zhī)
(zhǐ)
()
(zàng)
(zhī)
()
(qiě)
()
(shí)
()
()
()
(zhī)
(mén)
()
(jīng)
()
(suǒ)
(wéi)
()
()
()
(shèng)
()
(zāi)
()
()
(rén)
(zhī)
()
()
(jīn)
(zhī)
()
(ér)
(zàng)
(yān)
()
(wéi)
(shí)
(zhǐ)
(shí)
(yǒu)
()
(yuè)
(ěr)
()
(shí)
(yǒu)
()
(yuè)
(zhī)
(zhōng)
(fán)
()
(guì)
(zhī)
()
(kāng)
(kǎi)
()
(zhì)
(zhī)
()
()
()
(bìng)
(ér)
()
()
(ér)
(yān)
(méi)
()
()
(dào)
(zhě)
()
()
(zhòng)
()
()
(kuàng)
(cǎo)
()
(zhī)
()
(wén)
(zhě)
()
()
()
(rén)
(zhī)
(jiǎo)
(jiǎo)
()
()
()
(yóu)
()
(zhōu)
(gōng)
(zhī)
(bèi)
(dǎi)
(zài)
(bǐng)
(yín)
(sān)
(yuè)
(zhī)
(wàng)
()
(shè)
(zhī)
(háng)
(wéi)
(shì)
(xiān)
(zhě)
(wéi)
(zhī)
(shēng)
()
(liǎn)
()
(cái)
()
(sòng)
()
(háng)
()
(shēng)
(zhèn)
(dòng)
(tiān)
()
()
()
(àn)
(jiàn)
(ér)
(qián)
(wèn)
()
(shuí)
(wéi)
(āi)
(zhě)
()
(zhòng)
()
(néng)
(kān)
(chì)
(ér)
()
(zhī)
(shì)
(shí)
()
()
(zhōng)
(chéng)
()
()
(zhě)
(wéi)
(wèi)
(zhī)
()
(rén)
(máo)
()
()
(gōng)
(zhī)
(dǎi)
(suǒ)
(yóu)
使(shǐ)
()
()
()
(zhī)
(mín)
(fāng)
(tòng)
(xīn)
(yān)
()
(shì)
(chéng)
()
()
(shēng)
()
()
()
(zào)
(ér)
(xiàng)
(zhú)
(zhōng)
(chéng)
()
()
(hùn)
(fān)
()
(miǎn)
()
(ér)
()
()
(mín)
(zhī)
(luàn)
(qǐng)
()
(cháo)
(àn)
(zhū)
()
(rén)
(yuē)
(yán)
(pèi)
(wéi)
()
(yáng)
(niàn)
()
()
()
(jié)
()
(shěn)
(yáng)
()
(zhōu)
(wén)
(yuán)
()
(jīn)
(zhī)
(lěi)
(rán)
(zài)
()
(zhě)
()
(rán)
()
(rén)
(zhī)
(dāng)
(xíng)
()
()
()
(yáng)
(yáng)
()
(zhōng)
(chéng)
(zhī)
(míng)
(ér)
()
(zhī)
(tán)
(xiào)
()
()
(duàn)
(tóu)
(zhì)
(chéng)
(shàng)
(yán)
()
()
(shǎo)
(biàn)
(yǒu)
(xián)
(shì)
()
()
()
()
(shí)
(jīn)
(mǎi)
()
(rén)
(zhī)
(tóu)
(ér)
(hán)
(zhī)
()
()
(shī)
()
()
(jīn)
(zhī)
()
(zhōng)
(quán)
()
(wéi)
()
(rén)
()
(jiē)
()
()
(yān)
(zhī)
(luàn)
(jìn)
(shēn)
(ér)
(néng)
()
()
()
(zhì)
(zhě)
()
(hǎi)
(zhī)
()
(yǒu)
()
(rén)
()
(ér)
()
(rén)
(shēng)
()
(biān)
()
(zhī)
(jiān)
()
()
(wén)
(shī)
(shū)
(zhī)
(xùn)
()
(áng)
()
()
(dǎo)
()
()
()
()
()
()
(zāi)
(qiě)
(jiǎo)
(zhào)
(fēn)
(chū)
(gōu)
(dǎng)
(zhī)
()
(biàn)
()
(tiān)
(xià)
()
()
()
(jun4)
(zhī)
()
(fèn)
()
()
()
(gǎn)
()
(yǒu)
(zhū)
(zhì)
()
()
(yān)
()
(qūn)
(xún)
(wèi)
()
(fēi)
(cháng)
(zhī)
(móu)
(nán)
()
()
()
(dài)
(shèng)
(rén)
(zhī)
(chū)
(ér)
(tóu)
(huán)
(dào)
()
()
()
(wèi)
(fēi)
()
(rén)
(zhī)
()
()
(yóu)
(shì)
(guān)
(zhī)
()
(jīn)
(zhī)
(gāo)
(jué)
(xiǎn)
(wèi)
()
(dàn)
()
(zuì)
(huò)
(tuō)
(shēn)
()
(táo)
()
(néng)
(róng)
()
(yuǎn)
(jìn)
(ér)
(yòu)
(yǒu)
(jiǎn)
()
()
(mén)
(yáng)
(kuáng)
()
(zhī)
(suǒ)
(zhī)
(zhě)
()
()
(rén)
(jiàn)
(háng)
(shì)
()
(rén)
(zhī)
()
(qīng)
(zhòng)
()
()
()
(zāi)
(shì)
()
(liǎo)
(zhōu)
(zhōu)
(gōng)
(zhōng)
()
(bào)
()
(cháo)
(tíng)
(zèng)
(shì)
(bāo)
(měi)
(xiǎn)
(róng)
()
(shēn)
(hòu)
()
(ér)
()
(rén)
()
()
()
(jiā)
()
()
(fēng)
(liè)
()
(xìng)
(míng)
()
()
()
(zhī)
(shàng)
(fán)
()
(fāng)
(zhī)
(shì)
()
()
(yǒu)
(guò)
(ér)
(bài)
(qiě)
()
(zhě)
()
()
(bǎi)
(shì)
(zhī)
()
()
()
(rán)
(lìng)
()
(rén)
(zhě)
(bǎo)
()
(shǒu)
(lǐng)
()
(lǎo)
()
()
(yǒu)
(zhī)
(xià)
()
(jìn)
()
(tiān)
(nián)
(rén)
(jiē)
()
()
()
使(shǐ)
(zhī)
(ān)
(néng)
()
(háo)
(jié)
(zhī)
(liú)
(è)
(wàn)
()
(dào)
()
()
(zhì)
(shì)
(zhī)
(bēi)
(zāi)
()
()
()
(tóng)
(shè)
(zhū)
(jun1)
()
(āi)
()
()
(zhī)
()
(yǒu)
()
(shí)
()
(ér)
(wéi)
(zhī)
()
()
()
(míng)
()
(shēng)
(zhī)
()
()
()
(zhī)
(yǒu)
(zhòng)
()
(shè)
()
()
(xián)
(shì)
()
()
(zhě)
(jiōng)
(qīng)
(yīn)
(zhī)
()
(gōng)
(tài)
(shǐ)
(wén)
()
(wén)
(gōng)
()
(mèng)
(zhǎng)
(yáo)
(gōng)
()

五人墓碑记作者

张溥张溥 张溥(1602~1641),明代文学家。初字乾度,后字天如,号西铭。直隶太仓(今属江苏)人。崇祯进士,选庶吉士,自幼发奋读书,明史上记有他“七录七焚”的佳话。与同乡张采齐名,合称“娄东二张”。张溥曾与郡中名士结为复社,评议时政,是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继续。张溥在文学方面,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主张复古,又以“务为有用”相号召。一生著作宏丰,编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经学各个学科,精通诗词,尤擅散文、时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羌村三首·其三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246阅读
  • 过汉南城叹古坟

    旧国多陵墓,荒凉无岁年。汹涌蔽平冈,汨若波涛连。上世千金子,潜卧九重泉。松柏剪无馀,碑记灭罔传。葬于不毛地,咸谓楚先贤。事尽情可识,使人心怅然。
    24阅读
  • 过宋氏五女旧居(宋氏女姊五人,贞元中同入宫)

    谢庭风韵婕妤才,天纵斯文去不回。一宅柳花今似雪,乡人拟筑望仙台。
    16阅读
  • 送张谏议

    汉庭从事五人来,回首疆场独未回。今日送君魂断处,寒云寥落数株梅。
    13阅读
  • 感旧

    晦叔坟荒草已陈,梦得墓湿土犹新。微之捐馆将一纪,杓直归丘二十春。城中虽有故第宅,庭芜园废生荆榛。箧中亦有旧书札,纸穿字蠹成灰尘。平生定交取人窄,屈指相知唯五人。四人先去我在后,一枝蒲柳衰残身。岂无晚岁新相识,相识面亲心不亲。人生莫羡苦长命,命长感旧多悲辛。
    38阅读
  • 湖上岁暮感怀有寄友人

    雪天萤席几辛勤,同志当时四五人。兰版地寒俱受露,桂堂风恶独伤春。音书久绝应埋玉,编简难言竟委尘。唯有广都庞令在,白头樽酒忆交亲。
    14阅读
  • 拾遗二首新添

    我见世间人,个个争意气。一朝忽然死,只得一片地。阔四尺,长丈二。汝若会出来争意气,我与汝立碑记。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书放屏风上,时时看一遍。
    19阅读
  • 判僧云晏五人聚赌喧诤语

    唐代韩滉
    正法何曾执贝,空门不积馀财。白日既能赌博,通宵必醉尊罍。强说天堂难到,又言地狱长开。并付江神收管,波中便是泉台。
    44阅读
  • 采莲舞

    宋代史浩
    清奏当筵,治世之音安以乐。霞舒绛彩,玉照铅华。玲珑环佩之声,绰约神仙之伍。朝回金阙,宴集瑶池。将陈倚棹之歌,式侑回风之舞。宜邀胜伴,用合仙音。女伴相将,采莲入队。勾念了,后行吹双头莲令,舞上,分作五方。竹竿子又勾念:伏以波涵碧玉,摇万顷之寒光;风动青萍,听数声之幽韵。芝华杂B241,羽幰飘飖。疑紫府之群英,集绮筵之雅宴。更凭乐部,齐迓来音。勾念了,后行吹采莲令,舞转作一直了,从唱采莲令:练光浮,烟…
    56阅读
  • 红毛毡

    红毛国,旧许与中国相贸易,边帅见其众,不许登岸。红毛人固请赐一毡地足矣。帅思一毡所容无几,许之。其人置毡岸上,但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顷刻毡大亩许,已登百人矣。短刃并发,出于不意,被掠数里而去。
    9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