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退示官吏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
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
岂力能制敌与?
盖蒙其伤怜而已。
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那通:哪)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贼退示官吏译文和注释

译文及注释

译文癸卯年,西原贼人攻入道州城,焚烧杀戮掠夺,几乎扫光全城才走。第二年,贼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领邵州,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不过是蒙受贼人的哀怜而巳。催缴赋税的官吏为什么还如此忍心苦苦搜括呢?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在山林中隐居二十年。清泉水流经过我家门口,山涧洞谷对着我家门前。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日上三竿依然安稳酣眠。忽然间遭遇到世道突变,数年来亲自从军上前线。如今我来治理这个郡县,又遇到蛮夷来骚扰侵犯。县城太小蛮夷无意洗劫,百姓贫穷他们也觉可怜。因此他们攻陷邻县境界,唯有这个道州独自保全。奉皇命来收租税的使臣,难道还比不上盗贼慈善?现在那横征暴敛的官吏,催赋逼税恰如火烧油煎。谁忍心断绝人民的生路,换取时世所称赞的忠贤?我想辞去官职丢弃符节,拿起竹篙自己动手撑船。带领全家回到鱼米之乡,告老归隐住在那江湖边。

注释⑴癸卯岁: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⑵道县:今湖南县道县。⑶永、邵:永州和邵州,今均属湖南省。⑷边鄙:边境。⑸与:通“欤”,吗。⑹昔岁:从前。⑺庭户:庭院。⑻洞壑(hè):山洞,沟壑。⑼井:即“井田”;井税:这里指赋税。⑽晏:晚。⑾世变:指安史之乱所带来的社会动荡。⑿戎旃(zhān):战旗,一说为军帐。⒀典:治理、掌管。⒁见全:被保全。⒂将王命:奉皇上的旨意。⒃绝:断绝。⒄委:弃。符节: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委符节:辞官。⒅引竿:拿钓竿,代指隐居。刺船:撑船。⒆将:带着。就:靠近。⒇湖:一作“海”。

贼退示官吏赏析

赏析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全诗写坐船行进于襄邑水路的情景。首句写两岸飞花,一望通红,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红了。用“红”字形容“飞花”的颜色,这是“显色字”,诗中常用;但这里却用得很别致。花是“红”的,这是本色;船本不红,被花照“红”,这是染色。作者不说“飞花”红而说飞花“照船红”,于染色中见本色,则“两岸”与“船”,都被“红”光所笼罩。次句也写了颜色:“榆堤”,是长满榆树的堤岸;“飞花两岸”,表明是春末夏初季节,两岸榆树,自然是一派新绿。只说“榆堤”而绿色已暗寓其中,这叫“隐色字”。与首句配合,红绿映衬,色彩何等明丽!次句的重点还在写“风”。“百里”是说路长,“半日”是说时短,在明丽的景色中行进的小“船”只用“半日”时间就把“百里榆堤”抛在后面,表明那“风”是顺风。作者只用七个字既表现了绿榆夹岸的美景,又从路长与时短的对比中突出地赞美了一路顺风,而船中人的喜悦心情,也洋溢于字里行间。

  古人行船,最怕逆风。作者既遇顺风,便安心地“卧”在船上欣赏一路风光:看两岸,飞花、榆堤,不断后移;看天上的“云”,却并未随之而动。作者明知船行甚速,如果天上的“云”真的不动,那么在“卧看”之时就应像“榆堤”那样不断后移。于是,作者恍然大悟:原来天上的云和自己一样朝东方前进。

  作者坐小船赶路,最关心的是风向、风速。这首小诗,通篇都贯串一个“风”字。全诗以“飞花”领起,一开头便写“风”。如果没有“风”,“花”就不会“飞”。次句出“风”字,写既是顺风,风速又大。三、四两句,通过仰卧看云表现闲适心情,妙在通过看云的感受在第二句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既遇顺风、风速又大,而作者的闲适之情,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应该看到,三、四两句也写“风”,如果不是既遇顺风、风速又大,那么天上的云便不会与船同步前进,移动得如此迅疾。以“卧看满天云不动”的错觉反衬“云与我俱东”的实际,获得了出人意外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霍松林 .《唐音阁鉴赏集》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这首诗的主题是“玩月”。诗人与堂弟高卧南斋时,月亮刚刚出来。渐渐地升高之后,清辉遍洒水上、树木上,倾泻在窗户上。这两句写月光很有特色,尤其是一个“澹”字、一个“演漾”,逼真地说出了月光照地时人对月光的感觉。

  诗人没有停留在对月色的描摹上,而是宕开一笔,写对月亮的思考:亘古以来,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可是人呢?人也是一代又一代,代代人都看着月亮。月光依然,而人生不常啊。

  继而诗人悬想朋友崔少府也必定在这清月之下、清江之畔吟诗。诗人与朋友虽相隔千里,但同在望月。诗的最后一句“微风吹兰杜”最有意味:不说对朋友思念,而写兰杜之芳,那么,这兰杜之芳能吹到朋友那里去吗?朋友知道我在思念他吗?

  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08-210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这是离别时写给好友抒发离情的一首诗。诗人与元大的感情很深,他在还能望见广陵城外的树和还能听到寺庙钟声的时候,就想起要写诗寄给元大了。

  此诗前四句写离情。“凄凄去亲爱”,诗人与朋友分离,感到很悲伤。诗中以“亲爱”二字相称,可见彼此友谊很深,一旦分别,自然依依不舍。但船终于启行了,一会便飘荡在迷茫的烟雾之中,友人的身影虽已消失,诗人还不停地回望广陵城。正在这时,诗人忽然听到广陵寺庙里的钟声,从朦胧的烟树中隐隐传来,他的心情更觉难过。

  此诗“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十个字非常著名。诗人和元大分手,心情很悲伤。可是船终于开行了。船儿飘荡在烟雾之中,他还不住回头看着广陵城,那城外的树林变得愈来愈模糊难辨,这时候,忽又传来在广陵时听惯了的寺庙钟声,一种不得不离开而又舍不得同朋友分离的矛盾心情,和响钟的袅袅余音、城外迷蒙中的树色交织在一起了。诗人没有说动情的话,而是通过形象来抒情,并且让形象的魅力感染了读者。“残钟广陵树”这五个字,感情色彩是异常强烈的。

  接着后四句抒发感慨。诗人望着滚滚东流、一去不返的江水,禁不住感叹道:“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分别容易重逢难,这后会之期就难以预料了。

  但另一方面,他又自我宽慰:“世上波上舟,沿洄安得住!”意谓:自己的身世飘浮不定,有如波上的行舟,要么给流水带走,要么在风浪里打转,世事怎能由个人作主呢?末两句蕴含身世之感。

  表面看来这首诗,写得平淡无奇,但细加体味,却感内蕴深厚。特别是“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两句,以景喻情,言简意深。船已“泛泛入烟雾”,渐行渐远,可是诗人还忍不住凝望着广陵城外迷蒙的树林,迷恋地倾听寺庙里传来的残钟余音。诗人对广陵之物的依恋,实则是对挚友的依恋。这两句“虽不着情语,却处处透出依依惜别之情,可谓情景交融,含蓄不尽”(《唐诗别裁》)。表面平淡,内蕴丰厚,正是韦应物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到山中专程去寻访隐者,当然是出于对这位隐者的友情或景仰了,而竟然“不遇”,按照常理,这一定会使访者产生无限失望、惆怅之情。但却出人意料之外,这首诗虽写“不遇”,却偏偏把隐者的生活和性格表现得历历在目;却又借题“不遇”,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似乎比相遇了更有收获,更为心满意足。正是由于这一立意的新颖,而使这首诗变得有很强的新鲜感。

  诗是从所要寻访的这位隐者的栖身之所写起的。开首两句写隐者独居于深山绝顶之上的“一茅茨”之中,离山下有“三十里”之遥。这两句似在叙事,但实际上意在写这位隐者的远离尘嚣之心,兼写寻访者的不惮艰劳、殷勤远访之意。“直上”二字,与首句“绝顶”相照应,点出了山势的陡峭高峻,也暗示出寻访者攀登之劳。三、四两句,写到门不遇,叩关无僮仆应承,窥室只见几案,杳无人踪。紧接着下两句是写寻访者停在户前的踟蹰想象之词:主人既然不在,到哪儿去了呢?若不是乘着柴车出游,必是临渊垂钓去了吧?乘柴车出游,到水边垂钓,正是一般隐逸之士闲适雅趣的生活。这里不是正面去写,而是借寻访者的推断写出,比直接对隐者的生活做铺排描写反觉灵活有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远路相寻,差池不见,空负了一片景仰之情,失望之心不能没有。但诗写至此,却突然宕了开去,“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由访人而变成问景,由失望而变得满足,由景仰隐者,而变得自己来领略隐者的情趣和生活,谁也不能说作者这次跋涉是入宝山而空返。“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结句暗用了著名的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故事出于《世说新语·任诞篇》,记王子猷居山阴,逢雪夜,忽忆起隐居在剡溪的好友戴安道,便立时登舟往访,经夜始至,及至门口又即便返回,人问其故,王子猷回答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诗人采用了这一典故,来自抒旷怀。访友而意不在友,在于满足自己的佳趣雅兴。读诗至此,读者似乎遇到了一位绝不亚于隐者的高士。诗人访隐居友人,期遇而未遇;读者由诗人的未遇中,却不期遇而遇──遇到了一位胸怀旷达,习静喜幽,任性所之的高雅之士。而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也正是这一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首联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每一片落梅都使诗人触目愁肠,更何况那如雪花般飘落下来的铺满台阶又堆上了墙头的落梅呢?面对如此凄凉的景象,自然引起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颔联进一步刻画落梅:“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这两句对仗工整,化用典故,寓意深刻。两句诗不仅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而且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的坎坷一生。“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越过五岭,指到达今广东一带,暗喻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湘”,指湘江流域,今湖南一带,暗用屈原失宠被逐,投汨罗江而死的故事。然而,这里的“迁客”、“骚人”不仅指屈原、韩愈,而且泛指历史上一切仕途坎坷的有志之士。诗人一笔双写,不仅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

  颈联写落梅的最后结局:“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这两句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落梅虽零落成泥,但香气经久不灭。诗人在此表面是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对那些遭迁谪放逐但是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的赞颂,用笔委婉,言近旨远。

  上三联重在写景,景中寓情。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这两句看似指“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即不怜香惜玉。实际上,“东风”者,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

  这首咏梅诗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有着深刻的寓意,寄托着诗人浓烈的悲愤之情。简直可视为一篇浓缩了的《离骚》。 呜呼!“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刘克庄咏梅诗词之丰无人可及。不啻于斯,他的一生针对南宋“国脉微如缕”的现状,写下了大量抒发感慨的不同题材的诗篇,爱国之心“似放翁”,高洁之志“似稼轩”,其身其品一如梅花。

贼退示官吏拼音版参考

(style="font-family:KaiTi_GB2312;">guǐ)
(mǎo)
(suì)
西()
(yuán)
(zéi)
()
(dào)
(zhōu)
(fén)
(shāo)
(shā)
(luě)
()
(jìn)
(ér)
()
(míng)
(nián)
(zéi)
(yòu)
(gōng)
(yǒng)
()
(shào)
()
(fàn)
()
(zhōu)
(biān)
()
(ér)
退(tuì)
()
()
(néng)
(zhì)
()
()
(gài)
(méng)
()
(shāng)
(lián)
(ér)
()
(zhū)
使(shǐ)
()
(wéi)
(rěn)
()
(zhēng)
(liǎn)
()
(zuò)
(shī)
()
(piān)
()
(shì)
(guān)
()
()
(suì)
(féng)
(tài)
(píng)
(shān)
(lín)
(èr)
(shí)
(nián)
(quán)
(yuán)
(zài)
(tíng)
()
(dòng)
()
(dāng)
(mén)
(qián)
(jǐng)
(shuì)
(yǒu)
(cháng)
()
()
(yàn)
(yóu)
()
(mián)
()
(rán)
(zāo)
(shì)
(biàn)
(shù)
(suì)
(qīn)
(róng)
(zhān)
(jīn)
(lái)
(diǎn)
()
(jun4)
(shān)
()
(yòu)
(fēn)
(rán)
(chéng)
(xiǎo)
(zéi)
()
()
(rén)
(pín)
(shāng)
()
(lián)
(shì)
()
(xiàn)
(lín)
(jìng)
()
(zhōu)
()
(jiàn)
(quán)
使(shǐ)
(chén)
(jiāng)
(wáng)
(mìng)
()
()
()
(zéi)
(yān)
(jīn)
()
(zhēng)
(liǎn)
(zhě)
()
(zhī)
()
(huǒ)
(jiān)
(shuí)
(néng)
(jué)
(rén)
(mìng)
()
(zuò)
(shí)
(shì)
(xián)
()
()
(wěi)
()
(jiē)
(yǐn)
竿(gān)
()
()
(chuán)
(jiāng)
(jiā)
(jiù)
()
(mài)
(guī)
(lǎo)
(jiāng)
()
(biān)
(fēi)
(huā)
(liǎng)
(àn)
(zhào)
(chuán)
(hóng)
(bǎi)
()
()
()
(bàn)
()
(fēng)
()
(kàn)
(mǎn)
(tiān)
(yún)
()
(dòng)
()
(zhī)
(yún)
()
()
()
(dōng)
(gāo)
()
(nán)
(zhāi)
(shí)
(kāi)
(wéi)
(yuè)
(chū)
()
(qīng)
(huī)
(dàn)
(shuǐ)
()
(yǎn)
(yàng)
(zài)
(chuāng)
()
(rǎn)
(rǎn)
()
(yíng)
()
(chéng)
(chéng)
(biàn)
(jīn)
()
(měi)
(rén)
(qīng)
(jiāng)
(pàn)
(shì)
()
(yuè)
(yín)
()
(qiān)
()
()
()
()
(wēi)
(fēng)
(chuī)
(lán)
()
()
()
()
(qīn)
(ài)
(fàn)
(fàn)
()
(yān)
()
(guī)
(zhào)
(luò)
(yáng)
(rén)
(cán)
(zhōng)
广(guǎng)
(líng)
(shù)
(jīn)
(cháo)
()
(wéi)
(bié)
()
(chù)
(hái)
(xiàng)
()
(shì)
(shì)
()
(shàng)
(zhōu)
沿(yán)
(huí)
(ān)
()
(zhù)
(bàn)
()
(fāng)
(táng)
()
(jiàn)
(kāi)
(tiān)
(guāng)
(yún)
(yǐng)
(gòng)
(pái)
(huái)
(wèn)
()
()
()
(qīng)
()
()
(wéi)
(yǒu)
(yuán)
(tóu)
(huó)
(shuǐ)
(lái)
((()
()
(tōng)
()
)())
(yǒng)
()
(fāng)
()
()
(chū)
(háng)
()
(yōu)
(yōu)
()
()
(jīn)
(yǒu)
(háng)
()
(jiāng)
()
(qīng)
(zhōu)
(ěr)
(bèi)
()
()
(shì)
()
(niàn)
()
()
(róu)
(yòu)
(wéi)
(zhǎng)
(suǒ)
()
(liǎng)
(bié)
()
()
(xiū)
(duì)
()
(jié)
(zhōng)
(cháng)
()
(wǎng)
(nán)
()
(liú)
()
(xiǎo)
(què)
(nèi)
(xùn)
(shì)
()
()
()
(yōu)
(lài)
()
(tuō)
(lìng)
(mén)
(rèn)
()
(shù)
()
(yóu)
(pín)
(jiǎn)
(chéng)
(suǒ)
(shàng)
()
(cóng)
()
(dài)
(zhōu)
(xiào)
(gōng)
(zūn)
()
(dào)
(róng)
(zhǐ)
(shùn)
()
(yóu)
(bié)
()
(zài)
(jīn)
(chén)
(jiàn)
(ěr)
(dāng)
()
(qiū)
()
(xián)
(shǐ)
()
(qiǎn)
(lín)
(gǎn)
()
(nán)
(shōu)
(guī)
(lái)
(shì)
(yòu)
()
(líng)
(lèi)
(yuán)
(yīng)
(liú)
(jué)
(dǐng)
()
(máo)
()
(zhí)
(shàng)
(sān)
(shí)
()
(kòu)
(guān)
()
(tóng)
()
(kuī)
(shì)
(wéi)
(àn)
()
(ruò)
(fēi)
(jīn)
(chái)
(chē)
(yīng)
(shì)
(diào)
(qiū)
(shuǐ)
(chà)
(chí)
()
(xiàng)
(jiàn)
(miǎn)
(miǎn)
(kōng)
(yǎng)
(zhǐ)
(cǎo)
()
(xīn)
()
(zhōng)
(sōng)
(shēng)
(wǎn)
(chuāng)
()
()
()
()
(yōu)
(jué)
()
()
(dàng)
(xīn)
(ěr)
(suī)
()
(bīn)
(zhǔ)
()
()
()
(qīng)
(jìng)
()
(xìng)
(jìn)
(fāng)
(xià)
(shān)
()
()
(dài)
(zhī)
()
()
(piàn)
(néng)
(jiāo)
()
(duàn)
(cháng)
()
(kān)
(píng)
()
(gèng)
(duī)
(qiáng)
(piāo)
()
(qiān)
()
(lái)
(guò)
(lǐng)
(zhuì)
()
(sāo)
(rén)
()
()
(xiāng)
(luàn)
(diǎn)
(méi)
(tái)
(duō)
()
(shù)
(ǒu)
(zhān)
()
(xiù)
(jiǔ)
(yóu)
(xiāng)
(dōng)
(fēng)
(miù)
(zhǎng)
(huā)
(quán)
(bǐng)
(què)
()
()
(gāo)
()
(zhǔ)
(zhāng)

贼退示官吏作者

元结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河南人,天宝进士。安史之乱后,以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充山南西道节度参谋;平乱有功。后任道州刺史,官至容管经略使。有《元次山集》。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六经示儿子(六经如日月)

    【六经示儿子】六经如日月,万世固常悬。学不趋卑近,人谁非圣贤。[1]马能龙作友,蚋乃瓮为天。我老空追悔,儿无弃壮年。
    171阅读
  • 昌谷读书示巴童(虫响灯光薄)

    【昌谷读书示巴童】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150阅读
  • 贼退示官吏(昔岁逢太平)

    【贼退示官吏】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州,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井税有长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令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
    157阅读
  • 别夔州官吏

    三年楚国巴城守,一去扬州扬子津。青帐联延喧驿步,白头俯伛到江滨。巫山暮色常含雨,峡水秋来不恐人。惟有九歌词数首,里中留与赛蛮神。
    21阅读
  • 昌谷读书示巴童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23阅读
  • 长林山中闻贼退寄孟明府

    一县今如此,残民数不多。也知贤宰切,争奈乱兵何。皆自干戈达,咸思雨露和。应怜住山者,头白未登科。
    19阅读
  • 偶闻官吏举请,辄有一篇寄从弟舍人

    唐代刘兼
    官吏潜陈借寇词,宦情乡梦两相违。青城锦水无心住,紫阁莲峰有意归。张翰鲈鱼因醉忆,孟光书信近春稀。黄茅瘴色看看起,贪者犹疑别是机。
    18阅读
  • 湖南兰若示大乘诸公

    未到无为岸,空怜不系舟。东山白云意,岁晚尚悠悠。
    15阅读
  • 城中示友人

    久与寒灰合,人中亦觉闲。重城不锁梦,每夜自归山。雨破冥鸿出,桐枯井月还。唯君道心在,来往寂寥间。
    13阅读
  • 临化示弟子

    唐代陈寡言
    我本无形暂有形,偶来人世逐营营。轮回债负今还毕,搔首翛然归上清。
    2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