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
秋成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悯农译文和注释

译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26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54-355

注释

春种一粒粟(sù),秋收万颗子。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chú)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26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54-355

悯农赏析

赏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参考资料:
1、赵其钧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16-918

悯农拼音版参考

(chú)
()
()
(dāng)
()
(hàn)
()
()
(xià)
()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
()
(jiē)
(xīn)
()
(chūn)
(zhǒng)
()
()
()
(qiū)
(chéng)
(wàn)
()
()
()
(hǎi)
()
(xián)
(tián)
(nóng)
()
(yóu)
饿(è)
()

悯农作者

李绅李绅 李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元和元年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使。他和白居易、元稹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乐府」之前,就首创新乐府二十首,今失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现存《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为农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远惭句漏令,不得问丹砂。
    218阅读
  • 悯黎咏

    明代钱嶫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黎人多良田,征歛苦倍蓰。诛求尽余粒,尚豢犊与豕。昨当租吏来,宰割充盘几。吏怒反索金,黎民那有此。泣向逻者借,刻箭以为誓。贷一每输百,朘削痛入髓。生当剥肌肉,死则长已矣。薄诉吏转嗔,锁缚不复视。黎儿愤勇决,挺身负戈矢。枪急千人奔,犯顺非得已。赫赫王章存,令人弃如纸。朔风戒良节,赫赫张皇师。军门号令严,震肃将天威。壮士快鞍马,锋镞如星飞。一举破贼垒,刀斧纷纭挥。剖尸越邱阜,踏血…
    154阅读
  • 为农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远惭句漏令,不得问丹砂。
    0阅读
  • 悯耕者

    何代何王不战争,尽从离乱见清平。如今暴骨多于土,犹点乡兵作戍兵。
    19阅读
  • 伤农

    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
    50阅读
  • 点绛唇·只林寺劝农

    小队郊_,耄倪争看铜章吏。来宣德意。劝相遵彝制。夜雨连明,百谷应滋遂。真奇事。开禧元二。总是丰登岁。
    61阅读
  • 沁园春·次韵李明府劝农

    宋代汪卓
    民吾同胞,剖破藩篱,元是大家。故见之诰诏,视如子弟,谆勤恳切,悃_无华。孝悌力田,职当劝相,起早非干为看花。亲酌酒,老农唯诺,句句仁芽。晓来犹觉寒些。看雨湿风吹旗□斜。笑吾生八十,尽谙农事,公筵既彻,更共烹茶。高唱豳风,敬酬令尹,王道桑麻乐有涯。春务急,见溪头杨柳,已可藏鸦。
    41阅读
  • 沁园春·己未翠山劝农

    二十年前,君王东顾,诏牧此州。念昔时豪杰,犹难辟阖,如今老大,却更迟留。四载相望,三春又半,邂逅劭农得纵游。田畴事,是桑条正长,麦含初抽。悠悠。身世何求。算七十迎头合罢休。谩绕堤旌纛,牵连_棹,喧天鼓吹,断送龙舟。翠_层边,碧云堆处,一担担来天外愁。如何好,且同斟绿醑,自课清讴。
    50阅读
  • 悯黎咏

    明代钱嶫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黎人多良田,征歛苦倍蓰。诛求尽余粒,尚豢犊与豕。昨当租吏来,宰割充盘几。吏怒反索金,黎民那有此。泣向逻者借,刻箭以为誓。贷一每输百,朘削痛入髓。生当剥肌肉,死则长已矣。薄诉吏转嗔,锁缚不复视。黎儿愤勇决,挺身负戈矢。枪急千人奔,犯顺非得已。赫赫王章存,令人弃如纸。朔风戒良节,赫赫张皇师。军门号令严,震肃将天威。壮士快鞍马,锋镞如星飞。一举破贼垒,刀斧纷纭挥。剖尸越邱阜,踏血…
    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