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龙子·坚白论》译文

查阅典籍:《公孙龙子》——「公孙龙子·坚白论」原文

“坚白石”称为“三”行吗?

不行!

那么称为“二”,行吗?

行。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见不到“坚”而见到“白”时,见到的是白石,而白石是白(指) 与石(物)结合在一起的物指,白石是具体的事物,称为“二”;摸不到 “白”而摸到“坚”时,所知道的是坚石,坚石同样是具体的事物,也称 为“二”。

既然见到了“白”,便不能说没有白;既然摸到了“坚”,便不能说没 有坚。既然有白又有坚,而这块石,之所以称为坚白石,不正是有了石与坚与白三个东西吗?

不能这么说,既然视觉看不到石的坚而只看到石的白,而看到石的白, 也就看不到石的坚;既然触觉不能摸到石的白而只摸到石的坚,而摸到石的坚,也就摸不到石的白。〔所以,坚、白、石并不是同时并列而独立存在的〕。

世界上没有白色,当然谈不上有什么白色的东西而被称为石头;世界上 没有坚性,也当然谈不上有什么坚的东西而被称为石头。坚性、白色、石质不能相脱离,可以说这是藏着“三”样东西吗?

所谓藏是见与不见自然互相转移而掩蔽不见,不是离开感觉对象而别有 他物隐藏着它。

见到白色、摸到坚性都是与石联系在一起的,石头与白色及坚性渗透融 合成一体,坚白石不是藏着坚、白、石这三样东西吗?所谓“自藏”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见到白色的石头,或摸到坚性的石头,都是一个见得到而另一个见不到 ,过一个摸得着,便另一个摸不着,这就是叫做“离”。不能见到的坚就离开了见到的白石,这也就是“一”(坚)不相盈于“二”(白石),因 而“坚”便“离”了。所谓“离”,就是“藏”(即所离的坚又“藏”于白石之中)。

见到的白是石的白,触知的坚是石的坚。见到的(如白石)与见不到的 (如坚)相结合,就是二加一而成为三,坚白石(三)如同物体的长度与宽度相结合在一起而不可分离那样,难道这样说是逻辑错误吗?

说物的白色,并不限定是哪一物(如石)的白色,说物的坚性,并不限 定是哪一物(如石)的坚性,所谓并不限定,是说它兼通于众多事物,而事物的共性怎能说只限 定于石头所仅有呢?

就拿石头的情况来说吧,虽然没有坚白就无石可言,但是没有石也就谈 不上有坚白了。坚白石不相离,本来就是这样,也永远是这样。

石,是一;而在石中的坚(坚石)、白(白石)却是“二”(即不能说 坚白石是“三”)。这样,便有摸得着的,有摸不着的;有看得见的,有看不见的。因而,摸得着的(如坚石)便与摸不着的(如白)互相隐藏着 。既然有互相隐藏,怎能说它们互相不可分离呢?因为“藏”就是不见,不见的当然与可见的有区别而可被分析了。

眼睛不能看见坚,手指不能触知白,不可以说没有坚,也不可以说没有 白。这是由于不同的感觉器官有不同的感觉职能,恶气它们又不能互相代替,坚与白互相渗透而融合于石中,怎能互相分离呢?

坚不但在坚石中存在着,恶气在一切具有坚性的事物中存在着,虽然不 知石物之坚,但并不因此而妨碍坚性的普遍存在。共性之坚并不依是否感知个别一物(如石)之坚而转移,因为世界上除了某物(如石)之坚外, 坚尚隐藏在其他具有坚性的事物中。

共性的“白”本来就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物质实体,它怎能使石或其他 事物发“白”呢?如果“白”是独立存在而自“白”的实体,那末它就不必通过各种具体白色的事物而显示其“白”了。黄、黑也是一样。如果连 具体的石头也没有,哪里还会有“坚白石”呢?由于共性与个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性寓于个性、事物与其属性本来是相盈为一体的,因而才有 抽象思维之“离”,才有共性与个性的区别。

感觉与思维相比较,总是不及思维来得深刻而全面,之所以如此,正是 由于思维才能认识共性,而感觉却只能认识共性而认识不到共性。

举例来说,白色以眼睛才能看见,但眼睛还必须有光线才能看见,而光 线只是视觉的条件,视觉条件并不等于视觉。所以,只是眼睛与光线本身也还不能产生视觉,而且视觉还必须与思维器官发生联系才能产生知觉, 如果视觉离开了思维,便不能有知觉。

坚性必须通过手的触觉而知,而手指还不须叩击物体才能产生触觉,如 果不通过知坚的手与手指的叩击动作,那末,即使运用思维活动也不能知坚,因为思维必须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思维不以感觉为基础,将称 为无源之水。

思维哟!从感觉到概念的产生而对事物的各种属性的分辨以及对不同事 物的分辨,都依赖思维的作用!由于有从感觉到思维的分析作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才能分辨清楚,人们才有正确的认识。

『坚白石三』可乎?

曰:不可。

曰:二可乎?

曰:可。

曰:何哉?

曰:无坚得白,其举也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

曰:得其所白,不可谓无白;得其所坚,不可谓无坚。而之石也,之于 然也,非三也?

曰: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 白而得其所坚,得其〔所〕坚〔者〕,无白也。

曰:天下无白,不可以视石;天下无坚,不可以谓石。坚、白不相外, 藏三,可乎?

有自藏也,非藏而藏也。

曰:其白也,其坚也,而石必得以相盈,其自藏奈何?

曰:得其白,得其坚,见与不见谓之离;不见离,一二不相盈,故离。 离也者,藏也。

曰:石之白,石之坚,见与不见,二与三,若广修而相盈也。其非举乎?

曰:物白焉,不定其所白;物坚焉,不定其所坚。不定者,兼。恶乎其 石也?

曰:循石,非彼无石,非石无所取坚白。〔坚白石〕不相离也,固乎然 ,其无已!

曰:于石,一也;坚白,二也,而在于石。故有知焉,有不知焉;有见 焉,〔有不见焉〕。故知与不知相与离,见与不见相与藏。藏故,孰谓之不离?

曰:目不能坚,手不能白,不可谓无坚,不可谓无白。其异任也,其无 以代也。坚白域与石,恶乎离?

曰:坚未与石为坚,而物兼,未与〔物〕为坚而坚必坚。其不坚石物而 坚,天下未有若坚而坚藏。

白固不能自白,恶能白石物乎?若白者必白,则不白物而白焉。黄、黑 与之然。

石其无有。恶取坚白石乎?故离也。离也者,因是。

力与知果,不若,因是。

且犹白以目〔见〕,〔目〕以火见,而火不见,则火与目不见而神见; 神不见,而见离。

坚以手〔知〕,而手以捶〔知〕,是捶与手知而不知,而神与不知。

神乎!是之谓离焉。离也者,天下故独而正。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12651.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传》译文

    公孙贺,字子叔,北地郡义渠县人。公孙贺的祖父昆邪,汉景帝时任陇西郡太守,因为率军攻打叛乱的吴、楚等国有功,被封为平曲侯,著书十几篇。公孙贺年轻时当骑士,参军作战数立战功。汉武帝做太子时,公孙贺为太子舍人,到武帝即位,提拔公孙贺为太仆。公孙贺的夫人卫君孺,是卫皇后的姐姐,公孙贺因此而受宠幸。武帝元光年…>…...

  • 《吕氏春秋·开春论·论》译文

    开春开春刚刚响起雷声,蛰伏的动物就苏醒了。应时之雨降落下来,草木就滋生了。饮食居处适度,身体各种器官和骨节经脉就都通畅了。治理天下的人增加自己的美德,积累各种善行,凤凰和圣人就都到他身边来了。共伯和修养他的品行,喜好贤士仁人,海内就都西此来归附了。厉王之乱,王位废缺,天下诸侯就都来朝见共伯和了。这些…>…...

  • 《吕氏春秋·慎行论·论》译文

    慎行行动不可不深思熟虑。不搡思熟虑,就会象奔向深谷,即使后悔也来不及。君子谋划行动时考虑道义,小人谋划行动时期求利益,结果反而不利。假如有人懂得不谋求利益实际上就包含着利益,那么就可以跟他谈论道义了。楚平王有个臣子叫费无忌,嫉恨太子建,想除掉他。平王为太子建从秦国娶了个妻子,长得很美,费无忌就鼓动平…>…...

  • 《三国志·二公孙陶四张传·魏书》译文

    (公孙瓒传、陶谦传、张杨传、公孙度传、张燕传、张绣传、张鲁传)公孙瓒传,公孙瓒字伯皀,辽西令支人。曾任郡县书吏。仪表堂堂,声音洪亮,侯太守器重他,便将女儿嫁给他,并让他去涿郡跟随卢植学习经书。以后又做了一段时间的郡县小官吏。刘太守出了事,被召去见廷尉,公孙瓒亲自为他驾车,并一直在他身边侍奉。待到刘太…>…...

  • 《公孙龙子·通变论》译文

    限定的概念还能说是未相与限定时的某一个概念吗?限定的概念已经不能再说是未相与限定时原来的某一个概念了。概括的类概念能说是原来被概括的一个种概念吗?概括的类概念已经不能再说是原来被概括的一个种概念了。概括的类概念能说是原来被概括的另一个种概念吗?概括的类概念也不能再说是原来被概括的另一个种概念了。一个…>…...

  • 《公孙龙子·迹府》译文

    公孙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逻辑学家。他痛恨当时事物的名称与实际相脱离的混乱现象,鉴于君主囿于成见“取士”而名不符实的“守白”之论,他主张根据才能有专长而取士,于是假借事物来作比喻说明,与“守白”偏见抗辩,提出了“白马异于马”的命题。所谓白马异于马的道理在于:称“白”是揭示事物的颜色,称“马”是揭示事物的…>…...

  • 《公孙龙子·白马论》译文

    问:可以说白马与马不同吗?答:可以。问:为什么?答:“马”是对物“形”方面的规定,“白马”则是对马“色”发面的规定,对“色”方面的规定与对“形”方面的规定性,自然是不同的。「所以说,对不同的概念加以不同规定的结果」白马与马也是不同的。问:有白马,不可以说是没有马。既然不可以说是没有马,那末白马不就是…>…...

  • 《公孙龙子·指物论》译文

    物无一不是由物的属性来表现的,但是由物的属性所表现的物,并不等同于物本身。如果世界上没有物的属性,物便无从表现起为物。物的属性之所以区别于物,是因为如果世界上没有物,哪还有什么物的属性呢?物的属性并不是世界上独立存在的东西,而物却是世界上客观实在的东西。把不是独立存在的物的属性当作就是客观实在的物,…>…...

  • 《公孙龙子·名实论》译文

    世界及其所产生的一切现象,都是来源于物质。以概念来称谓事物而不超过事物的实际范围,只是概念的外延。以事物的本质属性来规定概念所表示的事物,使该事物充足具备而不欠缺其本质属性,这时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内涵不充足就是错误的概念;概念具备充足的内涵就是正确的概念。以正确的概念来校正不正确的概念,又以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