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第一节·忏悔》译文及注释

查阅典籍:《六祖坛经》——「六祖坛经·忏悔第一节」原文

译文当时,慧能大师看到广州、韶关等四面八方不少读书士子和庶民百姓,都聚集到山里来听讲佛法,就升上法座对大众说:“来吧,各位善知识,修行佛法必须从认识自己的本性做起,在任何时候,在每一个念头中,都要让自己的心清洁,自己修行,明白自己的法身,认知自己心中的佛,自我超度,自觉持守戒律,这才不虚此行前来听法。既然大家都是远道而来,能够一起于此聚会,可见我们都是有缘分的,那么大家现在都右膝着地跪下,我先为你们传授自性五分法身香,然后再传授无相忏悔。众人现在都跪下。”大师说:“第一,戒香,就是自己心中没有是非,没有善恶,没有嫉妒,没有贪婪嗔怒,没有抢劫伤害之心,这就叫戒香。第二,定香,就是看到各种善境恶事的相状,自己能保持心不乱,这就叫定香。第三,慧香,自己的心中自由通达而没有阻滞,经常用智慧观照自己的本性,不做各种恶行,虽然做了许多善事,但心中并不执著自得,仍然尊敬长辈,关心晚辈,体恤孤独和贫穷的人,这就叫慧香。第四,解脱香,就是自己的心并不追逐什么,既不想善,又不想恶,总是自由自在而没有障碍,这就叫解脱香。第五,解脱知见香,自己既不追逐分辨善恶,又不可以沉溺空虚耽爱寂寞,而必须多多学习,扩大见闻,认识自己的本心,通晓各种佛理,与世俗和睦相处,不把自己和别人的区别放在心上,直接达到菩提境界,真实的本性一点都不改变,这就叫解脱知见香。善知识们,这些香都要各自在自己内心熏染,不要到外面去寻求。”“现在再给你们传授无相忏悔,除灭你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罪孽,让你们的身、口、意三业都得到清净。善知识们,每人都要跟着我说,一起说:弟子等人,从前的念头,现在的念头,以及今后的念头,每一个念头都不要被愚蠢所污染;从前所有作恶造下的孽和愚蠢痴迷等罪孽,都一起忏悔,希望立刻消灭,并永远不会再发生。弟子等人,从前的念头,现在的念头,以后的念头,每一个念头都不要被骄傲狂妄所污染;以前所犯的骄傲狂妄等罪孽,全部忏悔,但愿马上消灭,永不再有。弟子等人,从前的念头,现在的念头,还有今后的念头,每一个念头都不要被嫉妒之心污染;过去犯下的所有嫉妒等罪孽,也全都忏悔,但愿即刻消灭,永远不再产生。”“善知识们,以上就是无相忏悔。什么是忏?什么叫悔?所谓忏,就是反省以前的过错。从前所有犯下的恶业,愚蠢、痴迷、骄傲、狂妄、嫉妒等罪过,全部反省,永远不再产生,这就叫忏。所谓悔,是警惕以后可能犯的错误,从今以后可能犯的所有恶业,愚蠢、痴迷、骄傲、狂妄、嫉妒等罪过,现在已经觉悟了,全部永远斩断,再不会犯,这就叫悔。所以叫忏悔。凡俗的人,只知道反省以前犯的过错,却不知道警惕今后可能犯的过错,由于不知警惕后来,以致以前的罪孽没有被消灭,以后的过失又发生了,前边的罪孽不能消除,后边的过失又产生了,还说什么忏悔呢?”

注释①胡跪:即北方少数民族的跪坐方法。胡,指北方少数民族。②攀缘:如猿猴攀附树枝藤蔓,比喻人的心思随外物而变化。③三业:身业、口业、意业。即做的坏事,说的恶语,想的邪念。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其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善知识,此香各自内薰,莫向外觅。”“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诳染,从前所有恶业憍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善知识,已上是为无相忏悔。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已后,所有恶业,愚迷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罪不灭,后过又生,前罪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13489.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六祖坛经·第一节·行由》译文及注释

    译文当时大师到了宝林寺,韶州的韦刺史和一些官僚属员进山登门拜访,把大师请出来,在韶州城的大梵寺讲堂中开讲,为大众开佛缘讲说佛法。大师登台就座,下面有刺史和官僚属员三十多人,儒家饱学之士三十多人,僧尼、道士和在家俗众一千多人,大家一齐向大师行礼,请求大师讲述佛法的微言大义。大师对听众说:各位善知识,人…>…...

  • 《六祖坛经·第一节·机缘》译文

    慧能大师从黄梅县五祖弘忍处得到佛法真传后,回到韶州曹侯村,当地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真相。当时有一个儒士叫刘志略,对大师十分尊敬,礼遇周到。刘志略有一个姑妈是尼姑,法名叫无尽藏,经常念诵《大涅槃经》。大师偶然听了她念诵,就对经文的妙谛真义了解得很透彻,于是给无尽藏作解说。老尼姑拿上经卷向大师请教具体文字…>…...

  • 《六祖坛经·第一节·般若》译文及注释

    译文第二天,韦使君前来请慧能继续说法。大师登坛就座,对大众说:大家让心灵清净,然后念颂:摩诃般耶输应梦若波罗蜜多。又说:善知识们,菩提般若的智慧,世人本来自身都具有,只是由于心被迷惑,不能自己觉悟,这才需要靠更高智慧的人,予以开导启示来认识佛性。要知道愚蠢的人或智慧的人,他们的佛性其实并没有差别,只…>…...

  • 《六祖坛经·第一节·决疑》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天,韦刺史为慧能大师准备了聚餐法会,吃完了斋饭,刺史请大师升上座坐好,自己和官僚、学士及百姓庄重地向大师行礼,然后叩问:“弟子听了和尚您讲解佛法,感到实在奥妙得不可思议,但还有一些疑问,希望您大发慈悲再给解说一下。”大师说:“有疑惑就问吧,我应当给你解说。”韦公说:“和尚您说的,是不是达摩大师…>…...

  • 《六祖坛经·第一节·定慧》译文及注释

    译文慧能大师指示大众说:“善知识们,我的这个法门,是以定和慧为根本宗旨,但大家不要迷惑,说定和慧是有区别的。定和慧其实是一体,不是两样。定是慧的本体,慧是定的应用。产生智慧时禅定就在智慧里面,入禅定时智慧就在禅定当中。如果能认识到这个道理,那就是定和慧融为一体的学问。各位修学佛道的人,不要说先人禅定…>…...

  • 《六祖坛经·第一节·坐禅》译文及注释

    译文大师对众人说:“这个法门中的坐禅,本来就不强调返内视心,也不是观想清洁净土,更不是枯坐着一动不动。如果说返内视心,心原本就是虚妄不实的,既然知道心乃虚妄,所以就没有什么可内视的。如果说观想清洁净土,人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只是由于产生了妄想胡念,才把真如佛性给遮蔽住,只要没有了妄想胡念,本性自然就变…>…...

  • 《六祖坛经·第一节·顿渐》译文及注释

    译文当时,六祖大师在曹溪宝林寺住持,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住持。那时两大禅宗流派都很兴盛,人们称作南能北秀,因此有南宗和北宗,顿教和渐教的分别,而学习禅法的人并不能了解两派的宗旨义趣。慧能大师对大家说:“佛法本来只有一宗,只是人有南和北之分;佛法原本只有一种,只是人的领悟有慢有快而已。为什么要搞顿教和…>…...

  • 《六祖坛经·第一节·护法》译文及注释

    译文神龙元年正月十五日,武则天和唐中宗下诏书说:“朕已经迎请慧安大师和神秀大师到皇宫中供养,在日理万机的空闲时间,每天钻研学习一点佛法。两位大师推让说:‘南方有一位慧能大师,受弘忍大师密传的衣钵佛法,得到以心传心的法门,可以向他请教。’现在派遣内侍薛简驰马捧诏旨去迎请您,希望大师能大发慈悲,赶快来京…>…...

  • 《六祖坛经·第一节·付嘱》译文

    有一天,慧能大师叫来门徒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人,对他们说:“你们和其他人不一样,等到我圆寂以后,你们要成为一方的禅宗领袖,我现在教授你们怎样宣讲佛法,以不失去本教的宗旨。讲佛法时,先要举出三科法门,运用三十六相对法,这样就能自如地讲说,说一切法门,都不要离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