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三十三章》读解

查阅典籍:《中庸》——「中庸·第三十三章」原文

这种最高的境界就是空气的境界。

空气无声无色无味,谁也看不见听下到嗅不出,可是谁也离它不开。德行能到这种境界,当然是种仙至人了。可谁又能达到这种境界呢?就是孔圣人也未必就能达到吧。

所以还有次一等的境界,这就是“轻如毫毛”的境界。借用诗圣杜甫的诗,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的境界。这种境界,和风细雨,沁人心脾而入人肺腑,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化,这大概就是圣人的境界吧。

至于那种声色俱厉的疾风暴雨式的做法,那种强制性的劳动改造的方法,正如孔子所说:“末也!”已谈不上什么境界,不过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罢了。

本章是《中庸》全篇的结尾,重在强调德行的实施。从天理到人道,从知到行,从理沦到实践,从”君子笃恭”到”天下平”,既回到与《大学》相呼应的人生进修阶梯之上,又撮取《中庸》全篇的宗旨而加以概括。各段文字,既有诗为证又引申发挥。难怪得朱熹要在《中庸章句》的末尾大发感叹:“这样反复叮咛以教人的用意是多么深切啊,后世学者难道可以不用心去钻研体会吗?”

的确也是如此啊!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2528.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中庸·第三章》读解

    正因为它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这正如我们要求“大公无私”,很少有人能做到,提出“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就比较容易做到了。要求“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难以做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小康”,这就比较容易做到了。这样说来,中庸之道是不是也只能作为一种理…>…...

  • 《中庸·第二十三章》读解

    这一章相对于上一章而言。上一章说的是天生至诚的圣人,这一章说的是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换句话说,圣人是“自诚明”,天生就真诚的人,贤人则是“自明诚”,通过后天教育明白道理后才真诚的人。贤人虽然致力于某一方面,但通过教育和修养,通过:“形、著、明、动、变、化”的阶段,同样可以一步一步地达到圣人的境界:化…>…...

  • 《老子·第三十三章·道经》评析

    中国有一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在本章里,老子提出精神修养的问题。任继愈说,这一章“宣传了一系列消极、保守、反省的精神修养观点”,“还宣传精神胜利法,说什么死而不亡是长寿,这些都是唯心主义…>…...

  • 《中庸·第十三章》译文及注释

    译文孔子说:“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诗经》说:‘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样就在眼前。’握着斧柄砍削斧柄,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差异,但如果你斜眼一看,还是会发现差异很大。所以,君子总是根据不同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治理,只要他能改正错误实行道就行。”“一个人…>…...

  • 《中庸·第二十三章》译文及注释

    译文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致力于某一方面,致力于某一方面也能做到真诚。做到了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显著了就会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会感动他人,感动他人就会引起转变,引起转变就能化育万物。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能化育万物。注释(1)其次:次一等的人,即次于”自诚明”的圣人的人,也就是贤人。致曲…>…...

  • 《中庸·第三章》译文及注释

    译文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注释①鲜:少,不多。>…...

  • 《中庸·第三十三章》译文及注释

    译文《诗经》说:“身穿锦绣衣服,外面罩件套衫。”这是为了避免锦衣花纹大显露,所以,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个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平淡而有意味,简略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知远,由风知源,由微知显,这样,就可以进入道德的境界了。《诗经》说:“潜藏虽然很深,但也会很明显的。”所以…>…...

  • 《老子·第三十三章·道经》译文及注释

    译文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注释1、强:刚强、果决。2、强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3、死而不亡:身虽死而“…>…...

  •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三章》译文

    释迦牟尼佛说:修习佛道的人,就好像一个人与一万个敌人作战,你披上铠甲,出门迎战,或者意志胆怯畏敌如虎,或者半路退回,或者与敌人战斗而死,或者打败敌人,得胜而回。沙门修习佛道,就应当有坚定的信心,勤奋勇敢,一往直前,不要害怕前进道路上的种种敌人,定要消灭一切障碍修道的业障恶魔,从而修得佛道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