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三十五节·尽心章句上》译文及注释

查阅典籍:《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五节」原文

译文桃应问道:“如果做天子,皋陶执行法律,要是舜的父亲瞽瞍杀了人,应该怎么办?”孟子说:“逮捕他也就是了。”桃应说:“那么舜不禁止他们吗?”孟子说:“舜怎么能让皋陶不执行法律呢?舜当国家的天子就要接受这个国家的法律。”桃应又问:“那么舜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看待天下有如看待穿破的鞋子。他会偷偷背着父亲逃跑,沿海边住下,终生高高兴兴的,快乐得忘掉天下。”

注释1.桃应:人名,孟子的学生。2.:(xin心)同“欣”,高兴的样子。

桃应问曰:“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

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然,乐而忘天下。”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4789.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孟子·第三十五节·尽心章句下》解析

    那失去或保留的本性是什么?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善”。外物改变人的本性,感官之欲减损人的善心。所以,欲望太多的人,往往利令智昏,做了欲望的奴隶,其结果是“欲望号街车”不知驶向哪里,失去控制,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减少欲望,寡欲清心。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

  • 《孟子·第十五节·尽心章句上》译文

    孟子说:“人们没有经过学习就会的,是人的良能。不经过考虑就知道的,是人的良知。二三岁的小孩子,没有不知道喜爱父母的,等到长大,没有不知道尊敬兄长的。亲近亲人,就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尊敬兄长,就是最佳行为方式;这没有别的原因,表达出来是天下人共同的方法。”>…...

  • 《孟子·第三十八节·尽心章句上》译文及注释

    译文孟子说:“人的形休、容貌,是天赋予的。唯有圣人知道这种天性后才可以踩踏出形迹。”注释践:《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论语·先进》:“不践迹,亦不入於室!”《礼记·曲礼上》:“大夫、士入君门不践阈。”《书大传》:“践之者,籍之也。”《说文》:“践,履也。”这里用为踩踏之意。>…...

  • 《孟子·第三十节·尽心章句上》译文及注释

    译文孟子说:“尧舜之爱民,是出于本性;汤武之爱民,是身体力行;五霸之爱民,是假借爱民之名。长久地假借而不归还,怎么知道他们不会有爱民的行为呢?”注释恶:(wù务)《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恶识宗?”《左传·桓公十六年》:“弃父之命,恶用子矣!”《孟子·梁惠王上》:“天下恶乎定?”《孟子·离娄上》:“…>…...

  • 《孟子·第三十三节·尽心章句上》译文及注释

    译文王子垫问:“读书人做什么事呢?”孟子说:“崇尚志向。”王子垫又问:“怎么崇尚志向呢?”孟子说:“建立与人相互亲爱的关系及选择最佳行为方式而已。如果杀一个无罪的人就不是与人相互亲爱,不是自己的东西拿来用就不是最佳行为方式。一个人应该处在什么地位?应该处在与人相互亲爱中;应该走在什么道路上?应该走在…>…...

  • 《孟子·第三十四节·尽心章句上》译文及注释

    译文孟子说:“陈仲子这个人,如果不是用最佳行为方式而把整个齐国都给他,他也不会接受,人们都相信他,这好象就是舍弃一箪食、一豆汤的行为。人最大的过错是不要亲戚、君臣、上下的关系。因为小的行为而相信他大的行为,怎么能行呢?”注释仲子:即陈仲子,於陵子仲,齐国人。>…...

  • 《孟子·第四十五节·尽心章句上》译文

    孟子说:“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却不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对于万民,能建立起相互亲爱的关系却不亲近。亲爱亲人进而与人民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与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进而爱惜万物。”>…...

  • 《孟子·第二十五节·尽心章句上》译文及注释

    译文孟子说:“晨鸡报晓就起来,孜孜不倦地行善的,是舜之类的人;晨鸡报晓就起来,孜孜不倦地求利益的,是盗跖之类的人。要想知道舜和跖的区别,没有别的,只是求利和求善的不同。”注释1.孳:(zi资)通“孜”《史记·夏本纪》:“予思日孳孳。”《汉书·萧何传》:“尚复孳孳得民和。”《汉书·东方朔传》:“此士所…>…...

  • 《孟子·第三十五节·尽心章句下》译文

    孟子说:“修养自己的心,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减少欲望。如果为人处世少有欲望,虽然没有多少东西存留,欲望还是很少的;如果为人处世欲望很多,虽然存留有很多东西,也会觉得东西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