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仪生平

他是唐代大臣,唐初著名诗人。隋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朝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在扬州发动叛乱,弑杀隋炀帝,上官仪父亲江都宫副监上官弘被宇文化及党羽陈稜所杀。上官仪年幼,藏匿幸免。

上官仪游情释典,尤精《三论》,兼涉猎经史,善属文。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上官仪被时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的杨仁恭看重,举荐赴京师长安参加科考。上官仪以“对求贤策”、“对用刑宽猛策”二策中进士,诏授弘文馆直学士,累迁秘书郎。贞观二十年(646年),玄奘法师向太宗进新译《经论》、新撰《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并请求皇帝给《经论》撰序言,唐太宗自制《大唐三藏圣教序》成,在庆福殿召集群僚,赐玄奘法师座,命上官仪宣读《《大唐三藏圣教序》。

唐高宗即位后,上官仪于显庆元年(公元656年)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人,显庆四年(公元660年)被任命为都讲令侍讲,龙朔元年(公元661年)被任命为中书侍郎,龙朔二年(公元662年)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

上官仪刚直肯谏,主张废皇后武则天。武则天专权后,其宠臣许敬宗秉其意,本奏上官仪与已废太子李忠谋反,武则天以此为由,将上官仪及其子上官庭芝同时处死,中宗李显即位时,才得平冤,以国礼改葬。上官仪的诗作很多,其词绮丽婉媚,适合宫廷需要,士大夫纷纷仿效,时称“上官体”。他归纳六朝以来诗歌中的对仗方法,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对后世格律诗、联句的形成,很有影响。

诗人介绍

上官仪上官仪 上官仪(约608─664)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贞观进士。官弘文馆学士、西台侍郎等职。永徽时,见恶于武则天,麟德时又被告发与废太子忠通谋,下狱死,籍其家。诗多应制、奉和之作,婉媚工整,时称「上官体」。又归纳六朝以来诗歌中对仗方法,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的形成颇有影响。原有集,已失传。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4811.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李之仪生平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他是北宋中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官至原州(今属甘肃)通判。李之仪一生官职并不显赫,但他与苏轼的文缘友情却流传至今。李之仪早年师从于范仲淹>…...

  • 曾参生平

    曾子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夏禹王的后代,是鄫国(缯国)太子巫的第五代孙。父亲曾点(曾皙),母亲上官氏。生于公元前505年10月12日(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

  • 从驾闾山咏马鉴赏

    在隋末战乱中由陇西贵族建立的唐朝,战马享受到了其他朝代望尘莫及的待遇。唐朝人养马、用马、爱马、赞马,可是,上官仪的这首诗却让读者听到了另一种声音,那是一种低沉的悲吟,他在为马的命运>…...

  • 《容斋随笔·上官桀·卷五》译文

    汉朝的上官桀做未央宫厩令时,汉武帝曾经身体得病不舒服,等到病好,到马厩察看,发现官马大都很瘦弱,非常恼怒,说:“厩令上官桀认为我不能再看到官马了吗?”打算治其罪,让他为吏,上官桀立即顿首谢罪说:“我听说圣体不安,日夜忧愁,牵肠挂肚,心思确实没用在官马身上。”话没说完,已泣不成声,泪流满面。汉武帝认为…>…...

  • 屈原列传鉴赏

    本文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传记文学。文章以记叙屈原生平事迹为主,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热烈歌颂了屈原的爱国精神、政治才能和高尚品德,严厉地谴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的阴险。>…...

  • 方维仪身世

    方维仪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方大镇,明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姐姐孟式、弟弟孔馏,都博学有文才。方维仪生长在这样—个文化学术气氛很浓的家庭里,自幼耳漏目染,诗文书画多有涉猎,加上她本人的天资与学力,后来便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 方维仪学识

    由于方维仪学识高深又和蔼可亲,因而深受人们敬重。同辈兄弟姊妹及侄辈们都对她心悦诚服,以师礼相待。清芬阁简直成了一所学堂,方维仪便俨然成为清芬阁的女师。她的弟媳吴令仪受学于消芬阁,书法诗文都大有长进。>…...

  • 方维仪时代气质

    方维仪一生执着追求文学、艺术,70余岁高龄时,仍坚持提笔写字作画。她的书法深得卫夫人笔风,绘画则最擅长白描。清人冯金伯《国朝画识》中,把维仪的白描大士列为妙品,认为“三百年中大方名笔,可与颉颃者不过二三而已”。维仪在多方面取得的成就表明,她不愧为女界“名士”。>…...

  • 方维仪文学成就

    维仪精心考究文史,收古今名媛诗作,编成《宫闺诗史》一书。她的诗文《清芬阁集》,对诗歌理论的阐述也颇精辟。方维仪的诗歌,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大都音调高烟,风格质直,抒情真挚。有些诗还能针砭时弊,关心国事,具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沈德潜、周准《明诗别裁集》中收有她的《死别离》、《出塞》和《旅秋闻寇》三首诗。其绘画师法宋代李公麟,特别是白描《观音大士图》形神兼备,许多人争相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