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注释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①避地溢江,书于新亭:宋宁嘉定十四年,金兵围蕲州,知州李诚之与司理权通判事赵与等坚守。终因援兵迁延不进,致使二十五天后城陷。李自杀身亡,家属皆赴水死。赵只身逃出,写了一本《辛巳泣蕲录》,详述事实经过,本词亦见于此书。王澜因避蕲州失陷之灾,而移居溢江(在今江苏南京市),在新亭(即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上写了本词。②白云:元朝人以白云喻亲友。③江口:蕲水在蕲州城流入长江的地方。④金沙:即金沙湖,在州东十里,又名东湖。此代指蕲州。杜宇: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死后化作鹃鸟,每年春耕时节,子鹃鸟鸣,蜀人闻之曰“我望帝魂也”,因呼鹃鸟为杜鹃。一说因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去,其魂化作鹃鸟,后因称杜鹃为“杜宇”。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6467.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念奴娇·断虹霁雨赏析

    此词写于作者于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时。词中以豪健的笔力,展示出作者面对人生磨难时旷达、倔强、伟岸的襟怀,表达了荣辱不萦于怀、浮沉不系于心的人生>…...

  • 念奴娇·炎精中否注释

    ①炎精:太阳的名号。②踵:追逐、追随。③翠羽:帝王车子上装饰的羽毛,代指皇帝。④阍:宫门。此代指皇帝。⑤剑铓:剑的尖锋。>…...

  • 念奴娇·春雪咏兰注释

    ⑴此词以兰自喻人,痛悼抗清志士之牺牲,寄托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愫。⑵“问天”句:化用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句意,以问句领起。问老天何以在春意正盛的时节千里>…...

  •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题解

    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二月,金兵围蕲州。知州李诚之和司理权通判事等坚守。由于援兵迂延不进,致使二十五天后城陷。金兵大肆屠杀,掠夺一空。李诚之自杀,家属皆赴水死。司理权通判事只>…...

  •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鉴赏一

    这是一篇怀乡之作。上片直抒乡愁。作者家乡被金兵大肆屠杀,掠夺一空,自己逃难在外,想起家乡便痛心疾首,黯然神伤。起首以“凭高远望”发端,看到的只是白云茫茫,一片缥缈,对家乡刻苦的思念>…...

  •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鉴赏二

    上片开头即直抒思乡情绪,凭高远望家乡,只见一片白云茫茫。六朝人已以白云为思念亲友的比喻。《新唐书?狄仁杰传》载:“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

  • 念奴娇·中秋译文及注释

    置身高楼,凭高看去,中秋的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的来来往往,我>…...

  • 念奴娇·宜雨亭咏千叶海棠鉴赏

    南宋的咏物词讲究工巧尖新,富于文人化的情趣,集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趣向和生活情调。这在张鎡的《念奴娇》词中体现地尤为鲜明。张鎡这首词,作于南湖别墅的宜雨亭上。在宋人海>…...

  • 念奴娇·冷清清地注释

    砧杵:捣衣石与棒槌。此处指捣衣。南朝·宋·鲍令晖《题书后寄行人》:「砧杵夜不发,高门昼常关。」 [11]难据:谓不可凭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