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六章》译文及注释

查阅典籍:《大学》——「大学·第六章」原文

译文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者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这就叫万事万物被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注释①这一章的原文只有“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两句。朱熹认为,”此 谓知本”一句是上一章的衍文,”此谓知之至也”一句前面又缺了一段文字。 所以,朱熹根据上下文关系补充了一段文字,这里所选的,就是朱熹补充的 文字。②即,接近,接触。穷:穷究,彻底研究。③未穷,未穷尽,未彻底。④益,更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盖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己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6696.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孟子·第六节·万章章句下》译文及注释

    译文万章问:“读书人不寄托于诸侯,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是不敢呀。诸侯失去了自己的国家,然后去寄托于其他诸侯,符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读书人寄托于诸侯,不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万章说:“如果国君赠送粮食给他,他可以接受吗?”孟子说:“可以接受。”万章说:“接受馈赠是什么行为方式呢?”孟子说:“国君…>…...

  • 《孟子·第六节·万章章句上》译文及注释

    译文万章问:“听人说,到了禹的时候人生规律就衰微了,天下不传给贤人,而传给儿子,有这回事吗?”孟子说:“不对,不是这样的。上天想把天下给贤人,就会给贤人;上天想把天下给儿子,就会给儿子。从前,舜推荐禹给上天,经过十七年,舜去世,服丧三年后,禹避开舜的儿子到了阳城,天下的老百姓都跟随着他,就象尧去世后…>…...

  • 室思鉴赏

    《室思》组诗共六章,写的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各章之间并无贯串的故事情节。这里详析第三章和第六章。一则因为以这两章为主,连及其余,也就大致反映了全诗的面貌;二则因为这两章比较精采,也>…...

  • 《中庸·第六章》译文及注释

    译文孔子说:“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注释(1)迩言,浅近的话。迩,近。(2)其斯以为舜乎,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其,语气词,表示…>…...

  • 《老子·第六章·道经》译文及注释

    译文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注释①谷神:过去据高亨说:谷神者,道之别名也。谷读为毂,《尔雅·释言》:“毂,生也。”《广雅·释诂》:“毂,养也。”谷神者,生养之神。另据严复在《老…>…...

  • 《老子·第六十六章·德经》译文及注释

    译文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所以,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

  • 《四十二章经·第六章》译文

    释迦牟尼佛说:当恶人听到有善人在做善事时,就故意来找麻烦,打扰破坏行善。这时,你要自己心平气和,做善事不动摇,也不要恼怒责骂打扰你的那个恶人,不理睬他。那么,那个恶人,就是自己给自己添恶业,暴露了他自己的做恶行径。>…...

  • 《晋书·第六章·帝纪》译文

    元皇帝名睿,字景文,是宣帝司马懿之曾孙,琅王牙恭王司马觐之子。咸宁二年(276)生于洛阳,生时有奇异的神光,照得满屋通明,所垫的稿荐像刚割下的禾草。长大以后,前额左边生有白毛,鼻梁很高,眉骨突起,目光有神,顾盼生光。十五岁时,嗣位为琅王牙王。少年即有好名声。惠帝在位期间,王室多事,元帝常常保持恭俭退…>…...

  • 《晋书·第六章·志》译文

    《易》记载:“无形、抽象的东西称之为道,具体、实在的东西称之为器。”神秘的道无所不包,其神妙体现于阴阳;有形器物的精微,其根本体现在律吕。圣人观察四季的变化,制成圭表记录时令的递衍;体察五行对应的乐音,铸成钟来区分它们的高低,这样才能顺乎音乐宣养九功之德的特性,使隆盛、严肃庄重的音乐能够和谐地辅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