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十一节·尽心章句上》读解

查阅典籍:《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一节」原文

这是讲上面那个行善的人,如果再加上韩魏之家的名誉地位和财富,而且他自视还谦虚,不自满,就远远地超过一般人了。自视谦虚,不自满,而且其行为方式亦是如此,才是超过一般的人。如果这人仅仅是在口上说得好听,可实际行动并非如此,他能超过一般人吗?所以一切的一切,还是要看实际行动,要看其行为方式。

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1414.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孟子·第三十一节·尽心章句上》读解

    伊尹的行为方式亦是尽心知命,因此,如果不是这样尽心、尽本性,就不能采取这样的行为方式,如果采取了,就不对了。所以,五霸的行为方式不是尽心、尽本性的!而不尽心、尽本性的行为方式,是不对的。>…...

  • 《孟子·第四十一节·尽心章句上》读解

    从本篇一开始讲“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一直下来,孟子都是围绕着尽心知命与行为方式间的关系而言的,所以公孙丑感到很难。确实,要真正懂得尽心知命,是很难,但是,一旦能尽心能知命了,一切都不难了。就象高明的工匠不会为了笨拙的工匠而放弃准绳和墨斗,羿不会为了笨拙的射手而改变自己弯弓的限度一…>…...

  • 《孟子·第十一节·尽心章句下》读解

    有爱心的人才会谦让,才会有同情心,既然都能让出千乘之国,何况是一碗饭、一碗汤呢?这就是拥有爱心的最佳行为方式。当然,没有爱心的人别说是千乘之国了,一碗饭一碗汤也是舍不得的,这就是没有爱心的行为方式。>…...

  • 《孟子·第二十一节·尽心章句下》读解

    山上的小路是断断续续踩踏出来的,人生的道路何尝不是如此呢?有了独特的用途也就成了道路,人生要有理想,人生的道路才成其为道路。山路如果断断续续不用,就会被茅草堵塞,人的心路同样也是如此。不继承历史的经验,不能尽心知命,就会被茅草堵塞住心路,也就会昏昧,也就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

  • 《孟子·第三十一节·尽心章句下》读解

    爱一个人,在某些事情上就会对其产生一种不忍心的心态,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意。但很多人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己所不欲”,亦施于人,也会忍心对自己所爱的人下毒手。如果能忍住这下毒手的念头,不下毒手了,那么,仁爱之心就有了。同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在某些行为上能达到不去做的…>…...

  • 《孟子·第十一节·公孙丑章句下》读解

    孟子之采取辞职的行为方式,是因为他能“吾日三省吾身”,而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因而他既不能象子思一样安心,也不能象泄柳、申详一样安身,所以他必然就要拒绝那个想替齐王挽留孟子的人了。>…...

  • 《孟子·第十一节·离娄章句上》读解

    孟子接着又分析了最佳行为方式,这就是每个人只要亲近自己的亲人,敬重自己的长辈,天下就能够太平了。因为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不使用最佳行为方式,是没有办法在人类社会里生存的。也就是说,最佳行为方式是首先从自己家庭里开始,亲近自己的亲人,敬重自己的长辈,如果在自己的家庭里都做不到,又怎么能在家…>…...

  • 《孟子·第十一节·尽心章句上》译文及注释

    译文孟子说:“再加上韩魏之家的名誉地位和财富,如果自视还谦虚,不自满,就远远地超过一般人了。”注释欿(kan坎):假借为“歉”。这里用为谦虚,不自满之意。>…...

  • 《孟子·第十一节·尽心章句下》译文

    孟子说:“喜好名声的人能够谦让一个有千乘兵车的国家,如果不是这样的人,即便是叫他让出一碗饭、一碗汤,他也会表现出不高兴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