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张全义治洛·卷十四》译文

查阅典籍:《容斋随笔》——「容斋随笔·卷十四张全义治洛」原文

唐代洛阳经历黄巢之乱,城内无人居住,周围县城荒废坍塌,残破砖石只能筑起三座小城,又遭李罕之争夺,只剩下断坦残壁。张全义招抚流民整理修造,又成为强大的军镇。《 五代史•张全义传》 记载十分简略,《 资治通鉴》 虽稍微详细些,也不够详尽.我就选取张文定公所著《 洛阳摺绅旧闻记》 ,节选其中要点记录如下:“如今江淮一带遭受战争创伤的土地,绵延数千里,地方官吏因为守边保障的功劳,越级提拔的,不知有多少人.至于真能象张全义所作所为的,我还没有见过.难道编修史书受行文法则局限,讥评议论受限制而不能任情吗?全义刚到洛阳,在部下一百人中,选出十八个有能力的人,称他们叫屯将,每人发给一面旗帜、一张文告。在原有十八县中,让他们招募农民象原先一样种田,流民逐渐回归。再挑选十八个有能力的人,称他们作屯副,安抚那些回归的百姓,除杀人者处死,其余只用权刑,不用重刑,不交租税,回归的人慢慢多起来。再挑选十八个熟悉写字计算的人,称他们作屯判官,不到一、二年,每屯人口达到数千户。农闲时,选拔青壮年,教他们使用弓箭刀枪,为他们制定前进后的规矩。实行一二年,得到壮丁二万多人,有盗贼就及时捉拿。关卡集市的捐税,几乎等于没有征收,刑罚宽容,手续简便,远近百姓前米投奔如同赶集,五年之内,号称富裕,于是奏请每县任命县令,建立文书,进行管碑。他喜爱努力耕织的百姓,了解到谁家蚕养得好,麦种得好,必定到这家来,召集全家老小亲自慰劳他们,又给美活、食物、茶叶、果品,送给布料、衣衫,裙子、裤子,人人喜笑顾开。见到农田的没有野草的,必定下马观看,召来田主赏给衣服;如果庄稼下有草,地犁得不透,就当众指责他。有人诉说缺少耕牛,就召来当地部长、伍长责备说:‘这一家缺少耕牛,为什么不发动众人来帮助?’从此百姓把务农植桑作为主要职业,家家粮食有储积,发生水旱天灾无人挨饿。在任四十多年,至今受到祭祀。”啊,如今的正人君子们,难道也愿拿出全义那样的善心来施于众人吗?

唐洛阳经黄巢之乱,城无居人,县邑荒圮,仅能筑三小城,又遭李罕之争夺,但遗余堵而已。张全义招怀理葺,复为壮藩。《五代史》于《全义传》书之甚略,《资治通鉴》虽稍详,亦不能尽。辄采张文定公所著《搢绅旧闻记》,芟取其要而载于此。曰:“今荆襄淮沔创痍之余,绵地数千里,长民之官,用守边保障之劳,超阶擢职,不知几何人?其真能仿佛全义所为者,吾未见其人也,岂局于文法讥议,有所制而不得骋乎?全义始至洛,于麾下百人中,选可使者十八人,命之曰屯将,人给一旗一榜。于旧十八县中,令招农户自耕种,流民渐归。又选可使者十八人,命之曰屯副,民之来者绥抚之,除杀人者死,余但加仗,无重刑,无租税,归者渐众。又选谙书计者十八人,命之曰屯判官,不一二年,每屯户至数千。于农隙时,选丁夫,教以弓矢枪剑,为坐作进退之法。行之一二年,得丁夫二万余人,有盗贼即时擒捕。关市之赋,迨于无籍,刑宽事简,远近趋之如市,五年之内,号为富庶,于是奏每县除令簿主之。喜民力耕织者,知某家蚕麦善,必至其家,悉召老幼亲慰劳之,赐以酒食茶果,遗之布衫裙裤,喜动颜色。见稼田中无草者,必下马观之,召田主赐衣服,若禾下有草,耕地不熟,则集众决责之。或诉以阙牛,则召责其邻伍曰:‘此少牛,如何不众助?’自是民以耕桑为务,家家有蓄积,水旱无饥人,在任四十余年,至今庙食。”呜呼!今之君子,其亦肯以全义之心施诸人乎?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14768.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容斋随笔·有心避祸·卷十四》译文

    为躲避灾祸大动脑筋,倒不如漫不经心地听凭命运作安排,不过也有不能一概而论的情况。董卓盗掌国务大权,在那(今陕西眉县东北)修筑号称“万岁部’的城堡,积储了足用三十年的粮食,自称:“大事不成,守着这座城堡,也完全可以终生。”殊不知,即刻扫荡净尽财产,哪里容他老死。公孙珊占据幽州,在易(今河北雄县西北)修…>…...

  • 《容斋随笔·大曲伊凉·卷十四》译文

    如今乐府诗所流传的大曲,都出自唐代,而以州名为名的有五种,就是伊州、凉州、熙州、石州、渭州。凉州现在变成了梁州,唐代已有许多人搞错了,其实是从西凉府来的。在这些大曲中,只有伊州,凉州最突出,唐代诗词很多都提到它们。姑且记下十几联,以供谈话的资料。如:“老去将何散旅愁?新教小玉唱《伊州》”,“求守管弦…>…...

  • 《容斋随笔·舒元舆文·卷十四》译文

    舒元舆是唐代中叶的文人,现在他遗留的文稿保存下来的才二十四篇。因甘露之变受株连被杀之后,唐文宗因观赏牡丹,摘读他辞赋中杰出的句子:“向者如迓,背者如诀。拆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怨,仰者如悦。”为此流下泪来。我最喜欢他的《玉著篆志》中论述李斯、李阳冰的书法的部分,他写道:‘斯去千年,冰生唐时,冰复去…>…...

  • 《容斋随笔·元次山元子·卷十四》译文

    元次山(即元结)有《文编》十卷,李商隐作序,即现在九江所刻印的版本。又有《元子》十卷,李纾作序,我家有这本书,共一百零五篇,其中十四篇已收入《文编》,其余大多是纵情任性,故作与众不同的内容。而第八卷中所记录方国二十国事,极为怪异荒诞,大意是说:“方国的野人,全身各处都是方形的,他们的风俗是厌恶圆形。…>…...

  • 《容斋随笔·次山谢表·卷十四》译文

    元次山任道州刺史,作《春陵行》,序文说:“道州原有人口四万多户,经历战乱之后,还不到四千户,多半承担不起赋税。到任不足五十天,接到上司催交赋税的公文二百多封,都说‘误了期限的降职免官。’啊呀!如果全部接受这些命令,州县就会破乱不堪,当刺史的怎能逃避罪责?如果不接受命令,又当即犯下罪过。我不打算采取什…>…...

  • 《容斋随笔·光武仁君·卷十四》译文

    东汉光武帝虽然依靠武力征伐平定天下,可是他的用心总是以仁慈、恩情、招降、安抚为根本。隗嚣接受官爵后再次反叛,光武帝下诏书告诉他:“如果你放弃抵抗主动投降,保证没有其它处分。”公孙述据守蜀地,光武帝派大军前去征讨,即将平灭时还下诏告诉他:“不要因为你杀了我的大将来歙、岑彭而心怀疑虑,现在及时归降,仍可…>…...

  • 《容斋随笔·赠典轻重·卷十四》译文

    宋朝元丰年间改革官制以前,从官丞、郎、直学士以下,死亡一般没有赠典,只尚书、学士有,不过也很微薄。余襄公,王素只不过从工部尚书得到刑部尚书,蔡君谨从端明殿学士、礼部侍郎得到吏部侍郎罢了。元丰以后.待制以上的官员都可得到升四级官阶的恩惠,后来就把它作为定规,而退休辞官又升迁一级。梁扬祖最终官做到宝文阁…>…...

  • 《容斋随笔·扬之水·卷十四》译文

    《左传》所收录各国的语言、记载、陈诉,遣词造句的意旨如出一人之手。解释这种现象的人就以为都是左氏一人写的,我怀疑不见得如此,至于润色加工那是有的。试以《诗经》证明这一点:国风中《扬之水》有三篇,一在《王风》,一在《郑风》,一在《唐风》,其中两篇都有“不流束薪”,”不流束楚”。《邶风•谷风》有“习习谷…>…...

  • 《容斋随笔·李陵诗·卷十四》译文

    《文选》编入李陵、苏武的诗共七篇,很多人怀疑“俯观汇汉流”的诗句,以为苏武在长安作诗,为什么竟写到了长江、汉水?苏东坡说“都是后人幕拟的。”我见李使诗中说“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盈字正是惠帝的名讳,汉朝法律触犯遵讳的人有罪、李陵不该敢用此字,由此更知苏东坡的意见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