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选录)·刘大夏·明智部》译文及注释

查阅典籍:《智囊(选录)》——「智囊(选录)·明智部刘大夏」原文

译文明孝宗弘治十年,朝廷命令户部刘大夏到边境掌理粮饷。有人说:“北方的粮草,大半属于宦官的子弟经营,您一向与这些亲贵不合,恐怕免不了因刚直而招来祸害。”刘大夏说:“做事要讲求合理而不能硬来,等我到那里以后自然会想得出办法。”刘大夏到任后请来边境上的地方父老,早晚和他们研究,于是完全掌握了处理的要领。有一天,刘大夏在交通要道上贴出告示说:“某仓库缺少米粮若干石,每石给官价若干元,凡是境内外的官吏、人民或商人,只要愿意运米十石以上、草一百束以上的都批准。”虽是官宦子弟也不禁止。不到两个月,仓库都满了,因为以往运送米粮得高达一百石、草高达一千束才得批准,因而一边百姓无力竞争,只能由少数官宦子弟相互争取,加以垄断,买入边境上的粮草,陆续运来,利润高达五成。自从订立这个办法,有粮草的人家可以自己运送,宦官子弟虽然想收买,也买不到,于是公家得到更多的粮草,民家则得到相当的利润。

评译刘大夏的方法实在很好,然而假使不请边境上的父老来早晚研究,怎么能知道?能如此虚心请教,真心听从善言,有什么事做不好?有什么事成不了呢?从前唐朝人把御史台的座席看成“痴床”,说一坐上这个床,就骄傲自得,使人如白痴一般。当今朝廷官员都是坐在这样的痴床上,民间的利病怎么能传给皇帝知道呢?

注释①先辈:指参与边饷的朝中老一辈官僚。②讲究:议论、探讨。③充轫:充满。④十五:十分之五,即一半的利润。

【原文】

弘治十年,命户部刘大夏出理边饷,或曰:“北边粮草,半属中贵人子弟经营,公素不与先辈合。恐不免刚以取祸。”大夏曰:“处事以理不以势,俟至彼图之。”既至,召边上父老日夕讲究,遂得其要领。一日,揭榜通衢云:“某仓缺粮若干石,每石给官价若干,凡境内外官民客商之家,但愿输者,米自十石以上,草自百束以上,俱准告。”虽中贵子弟亦不禁。不两月,仓场充轫。盖往时粮百石、草千束方准告,以故中贵子弟争相为市,转买边人粮草,陆续运至,牟利十五。自此法立,有粮草之家自得告输,中贵子弟即欲收籴,无处可得,公有余积,家有余财。

〔评〕忠宣法诚善,然使不召边上父老日夕讲究,如何得知?能如此虚心访问,实心从善,何官不治?何事不济?昔唐人目台中坐席为“痴床”,谓一坐此床,骄倨如痴。今上官公坐皆“痴床”矣,民间利病,何由上闻?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16202.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智囊(选录)·张咏·明智部》译文及注释

    译文宋朝时张忠定公办完公务回来,看见一个小差役正在酣睡。忠定公便问他:“你家发生什么事了吗?”他回答说:“家母病了很久,家兄作客他乡还没有回来。”忠定公派人去察访,发现事实果然如此。第二天,忠定公派一名总管事务的人去协助他,而且说:“我的公堂里怎么会有敢睡觉的人呢?这一定是内心极为忧伤烦闷,才会这样…>…...

  • 《智囊(选录)·王禹偁·明智部》译文及注释

    译文宋朝诗人丁谓有“天门九重开,终当掉臂入”的诗句。当时的大文人王禹偁读过此诗句后,说道:“入诸侯国君之朝门,还要敛身鞠躬呢,入天门怎么可以仰首摆臂呢!此人必定不是平庸之辈!”后来果然如他所说。注释①入公门,鞠躬如也:语出《论语》。>…...

  • 《智囊(选录)·刘大夏 张居正·上智部》译文及注释

    译文明代,庄浪土帅鲁麟是甘肃副将,他因争甘肃大将的官职没有成功,便依仗自己部落的势力强大,直接回到庄浪,以儿女年幼为由请假告休。对此,朝中议论纷纷,有主张把大将印玺授与他的,有主张召他进京,给他个闲散职务的。尚书刘大夏排斥众议,说道:“鲁麟性情残暴,不善于使用民众,是没有作为的。然而他没有犯罪,现在…>…...

  • 《智囊(选录)·王琼·明智部》译文及注释

    译文明世宗嘉靖初年,北方胡虏入侵陕西花马池,巡抚害怕,奏请朝廷派军队征讨。这件事世宗交给九卿(明朝将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合称九卿)商议。兵部尚书王宪(东平人,字维纲)认为应该出兵,否则恐怕来不及。其他人都不敢有异议。只有王琼(太原人,…>…...

  • 《智囊(选录)·曹操·明智部》译文及注释

    译文东汉末年何进(宛人,字遂高)与袁绍(汝阳人,字本初)计划诛杀宦官,何太后不同意,何进只好召董卓(临洮人,字仲颖)带兵进京,想利用董卓的兵力胁迫太后。曹操(沛国谯人,字孟德)听了,笑着说:“太监古今各朝各代都有,只是国君不应过于宠幸,赋予太多权力,使他们跋扈到这种地步。如果要治他们的罪,只要诛杀元…>…...

  • 《智囊(选录)·罗隐·明智部》译文及注释

    译文钱镠(五代吴越开国的国王,临安人,字具美)任两浙地区军事首长时,宣州的叛卒五千多人来投诚,钱氏接纳了,并把他们当作心腹。当时罗隐(余杭人,字昭谏)在他的幕下,屡次劝谏钱镠,说这是敌国的人,不能轻易信任。钱镠不听。杭州新建的城墙及望楼都筑得很宏伟,钱镠带着宾客部属去参观。罗隐明知是为了抗拒外敌而建…>…...

  • 《智囊(选录)·虞集·明智部》译文及注释

    译文元朝人虞集(字伯生)在元仁宗时官拜祭酒,曾在为仁宗讲学的课余时间,谈起京师仰仗东南一带以海运输送粮食而从事危险无比的航行,实在是严重耗损民力,于是进言道:“京师东方滨海数千里之地,都是芦苇丛生的荒地,北从辽海,南到青州、齐州,潮每日冲积,长期已来以淤积为可供耕种的肥沃之地。如果用浙江人的方法,筑…>…...

  • 《智囊(选录)·张说·明智部》译文及注释

    译文唐朝人张说(洛阳人,字道济)有才略,大事当前能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唐睿宗景云二年,睿宗对侍臣说:“术士预言,在五天之内会有军队突然入宫,你们说怎么办?”左右的人不知怎么回答。张说进言道:“这一定是奸人想让陛下更换太子的诡计。(边批:一针见血。)陛下如果让太子监理国事,就可以使名分确定下来,从而破坏…>…...

  • 《智囊(选录)·程颢·明智部》译文及注释

    译文宋朝时南山的寺庙中有座石佛,有一年传说石佛的头放出光芒,远近各地男女信徒都聚集围观,日夜杂处在一起,地方官畏惧神灵,不敢禁止。程颢一到,就质问和尚说:“我听说石佛每年会出现一次光芒,真的吗?”和尚说:“真的。”程颢告诫他说:“等下次再出现光芒时,一定要先告诉我,我如果有职务在身不能前来,也一定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