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桑辑要·水稻·播种》译文及注释

查阅典籍:《农桑辑要》——「农桑辑要·播种水稻」原文

译文

《齐民要术》:水稻对土地的要求并不严格,只要每年更换一次稻田便好。选择稻田,要靠近流水的上游,不论土地好坏,只要水清,便可生长出好的稻谷。三月种稻是最上等的农时,四月上旬是中等农时,四月下旬是下等农时。先将田水放掉,等过了十天以后,拽拉着辘轴轧碾十遍,遍数越多越好。地熟草净以后,开始淘净稻种,水面上的浮秕不去掉,秋天便会生稗子。浸渍过三夜,将水漉出,放入草篙市专反,用竹篾编的,圆形盛谷的用具。中,趁潮湿盖好。三夜过后,便可以长出二分长的芽,一亩田撒播三斗。播种后三天内,要有人驱赶鸟雀。稻苗七八寸高时,原来已被消灭的杂草,会再次生长起来,只要用镰刀在水面以下将它刈倒,草便全部被泡烂死掉。稻苗渐渐地长大以后,还应当再一次地薅草,拔草叫“薅”。薅过草,把水放干,让太阳晒稻根,使稻站立坚牢。再后,只需依据天时雨水多少,进行适当地灌溉便行了。稻子快熟时,再一次将水放掉。霜降节到即可收刈。刈早了,米色青,不坚实;刈晚了,会落粒使收获减少。北方高原地方,本来没有蓄水的陂池和薮泽,只有在流水的弯曲水漫处,方可作稻田。二月间,地冻消释,待地面干了,将杂草烧掉后进行翻耕,耕毕,随即放水入田。十天以后,土块都已经被水泡散,便可以用木斫将田平整好。下种的方法与上面说的一样。稻苗生长七八寸高时,拔下来重行栽过。因为不是每年更换稻田,所以杂草稗子特别多,刈了还会再发,只有重行栽过,再来彻底除草。灌溉和收刈的方法,完全同上面一样。畦嚼音劣,堤压。大小,并无一定的规格,须酌量地势是不是适宜,以及水的深浅是不是均匀来决定。贮藏稻谷,必须用箪。稻,本来是水谷,假如采用窖藏的方法,受了地下湿气,一定会霉烂腐败。舂稻谷,必须在冬日,连续曝晒若干日,让它极为干燥,然后放置在露天处在霜露侵袭下经过一夜,马上去舂。假如冬舂的稻谷不干,舂出来的米便会生出青色红色的纹脉。不经霜、不燥曝,舂出的米必然破碎。种植糯稻的方法完全相同。

《周官》说:稻人,掌管下湿地的稼穑工作。指在低洼多水地种稻。称为“稼”,是说像嫁女那样,可以孳生繁殖。他的方法是:利用偃潴(陂池)蓄水,利用堤防防止偃潴的水外流,利用沟引水,利用地头小遂沟让水均匀地流入田中,利用列(田丘)停水,利用排水的浍沟将水泻去。蹚着水到田中,将刈倒的杂草丢掉,治田种稻。郑玄注说:郑众用《春秋左氏传》“町原防,规偃潴”来解释“潴”和“防”。将“以列舍水”的“列”字,说成是许多排水的水道。将“以涉扬其芟”,解释作:因为水已泻去,故可在田行走和芟草。杜子春注将“荡”字读作“和”音,说荡是用沟引水的意思。郑玄本人说:“偃潴”,指蓄水的陂池;“防”,指偃潴四旁的堤防;“遂”,指回头承受行水沟洫来水的小沟;“列”,指稻田的田丘(畦嚼);“浍”,指稻田后面的排水的大沟。“作”,是治理的意思。上面说将水通过小遂沟,引入稻田田丘(列)中,故需要涉水,扬弃掉前年芟倒的杂草,方可整治田地,用来种稻。种植水田,应当在夏天让水把杂草殄灭绝,然后将它们芟夷掉。殄,是病死、灭绝的意思。郑司农(郑众)用《春秋左氏传》“芟夷蕴崇之”来解释“芟夷”。以为今时称“禾下麦”为“夷下麦”,即是说芟刈掉禾稻,于下种麦。郑玄认为,想在沼泽地种庄稼的人,必须趁夏季六月,常下大雨的天气,用水将新生长起来的杂草淹死,秋天地里的水干涸时,芟刈倒,明年便可种庄稼。凡是生长水草的沼泽地,皆可种植有芒的谷物。郑司农说:“凡可生长水草的沼泽地,皆可种带芒的谷种。”有芒的谷种,是指稻和麦。

《氾胜之书》说:种稻,须在春天地解冻后,先翻耕土地。种稻的田块不需要大,大了,水的深浅便不容易调节合适。冬至后一百一十天,可开始种稻。稻在苗期,水温要高,田埂上的水道口,应该对直,可以保温;夏至后,天气炎热,应使水道口交错开。

崔寔说:三月可以种粳稻。美田,稻子应种稀;薄田,稻子应种稠。

注释

①引自《齐民要术·种稻第十一》。

②缘:寅缘、联系、关系。

③岁易为良:易:更代、改变。要求每年更换稻田,这在古代地广人稀的条件下,大概是办得到的。

④辘轴:《齐民要术》作“陆轴”,《王祯农书》作“砺徉”,并说:“砺礋与碜碡之(形)制(相)同,但外有列齿,独用于水田。”因为砺礋上有“列齿”,所以它的作用并不限于碾轧,同时亦兼有松土作用。

⑤裛:与“浥”通。“浥郁”,即令种子保湿发热,是催芽的一种措施,“裛之”在这里是指将草篙盖好。

⑥三斗:《齐民要术》原作“三升”。

⑦以上系我国南方种植水稻的全过程。当时南方仍采取“旱直播”的方法种稻,故缺育秧、插秧的技术环节。

⑧木斫:《王祯农书》说:木斫即耰,捶土块的田器,“首如木椎,柄长四尺”。或即关中所使用的“骨朵”。

⑨拔而栽之:北方种稻,采用插秧法,似乎比当时的南方技术还要先进。

⑩育秧移栽的好处甚多,并不只是为了减轻草害。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移栽稻技术。

畦嚼:“畦”,田园中分成的小区。“嚼”,田埂。“畦嚼”,在这里指稻田的田丘。

这里特别说明贮存稻谷,不能采用窖藏法。由此可见,窖藏粮食的方法,直到北魏时期,仍然相当广泛。

稻人:《周礼》中的官名。引文见《周礼·地官·稻人》。

以潴畜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浍写水:此段译文据郑玄注。写水,即泻水。

町原防,规偃潴:引自《左传·襄公廿五年》杜预注:偃潴,下湿地。防,堤防。

芟夷蕴崇之:引自《左传·隐公六年》杜预注:芟:刈也。夷:杀也。

夷下麦:郑玄引用“夷下麦”一词,意在解释“夷”的含义。这里似指“禾下为夷”。“夷”即为禾茬。芟夷:即像芟刈稻麦那样,将草贴近地面刈掉。

於下:原缺“於”字,据《周礼》郑注及《齐民要术》诸书补正。

芒种:“有芒的谷种,指稻麦”的解释,在这里并不确当,适于水田种植的有芒谷种,主要是指稻、稗等。

转引自《齐民要术·水稻第十一》。

《齐民要术》稻无所缘,唯岁易为良。选地欲近上流。地无良薄,水清则稻美也。三月种者为上时,四月上旬为中时,中旬为下时。先放水,十日后,曳辘轴十遍。遍数唯多为良。地既熟,净淘种子,浮者不去,秋则生稗。渍经三宿,漉出,内草篙市专反,判竹,圜以盛谷。中裛之。复经三宿,芽长二分,一亩三斗掷。三日之中,令人驱鸟。稻苗长七八寸,陈草复起,以镰侵水芟之,草悉脓死。稻苗渐长,复须薅。拔草曰“薅”。虎高反。薅讫,决去水,曝根令坚。量时水旱而溉之。将熟,又去水。霜降获之。早刈,米青而不坚;晚刈,零落而损收。北土高原,本无陂泽,随逐隈曲而田者,二月冰解,地干,烧而耕之,仍即下水。十日,块既散液,持木斫平之。纳种如前法。既生七八寸,拔而栽之。既非岁易,草稗俱生。芟亦不死,故须栽而薅之。溉灌、收刈,一如前法。畦嚼音劣,堤厓也。大小无定,须量地宜,取水均而已。藏稻必须用箪。此既水谷,窖埋得地气,则烂败也。舂稻:必须冬时,积日燥曝,一夜置霜露中,即舂。若冬舂不干,即米青赤脉起;不经霜,不燥曝,则米碎矣。秫稻法,一切同。

《周官》曰:稻人,掌稼下地。以水泽之地种谷也。谓之“稼”者,有似嫁女相生。以潴畜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浍写水。以涉扬其芟,作田。郑司农说“潴”、“防”以《春秋传》曰:“町原防,规偃潴。” “以列舍水”“列者,非一道以去水也。”“以涉扬其芟”:以其水写,故得行其田中,举其芟钩也。杜子春读“荡”为“和”,“荡”谓以沟行水也。玄谓“偃潴”者,畜流水之陂也。“防”,潴旁堤也。“遂”,田首受水小沟也。“列”,田之畦嚼也。“浍”,田尾去水大沟。“作”,犹治也。开遂,舍水于列中,因涉之,扬去前年所芟之草,而治田种稻。凡稼泽,夏以水殄草,而芟夷之。殄,病也,绝也。郑司农说:“芟夷”以《春秋传》曰“芟夷蕴崇之”。今时谓禾下麦,为“夷下麦”,言芟刈其禾,於下种麦也。玄谓将以泽地为稼者,必于夏六月之时,大雨时行,以水病绝草之后生者,至秋,水涸芟之,明年乃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郑司农云:“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芒种”,稻、麦也。

《氾胜之书》曰:种稻,春冻解,耕反其土。种稻区不欲大,大则水深浅不适。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种稻。始种,稻欲温;温者,缺其塍,食陵反;畦畔也。令水道相直。夏至后,大热,令水道错。

崔寔曰:三月可种粳稻。稻,美田欲稀;溥田欲稠。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16564.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农桑辑要·麻·播种》译文及注释

    译文《齐民要术》:一般种(纤维用)大麻,多用白麻子。白麻子为雄麻。有的颜色虽然是白的,但咬开后,里面却干枯焦燥,没有一点油性的,是秕的没成熟好的种子,亦不能种。如到市上去买种子,可放到口中噙一会,颜色没有变化的是好种子;变黑的是湿热郁衰变质的种子。种大麻一定要好地,但不要用故墟。故墟太肥,会使大麻苗…>…...

  • 《农桑辑要·木绵·播种》译文及注释

    译文[新添]:栽木棉法:选取沙质土壤又不下湿的肥沃土地种植。在正月地气通达时深耕三遍,耕过后用耙盖磨,将土地调治柔熟,然后做成带有宽畦背的畦畛。畦长八步,宽一步,用半步作畦面,半步作畦背。要深剧两遍,并用耙子将畦面耧平,预将覆盖种子的用土起出来,堆放在畦背上。谷雨节前后,趁有好天气的日子,进行播种。…>…...

  • 《农桑辑要·苎麻木绵·播种》译文及注释

    译文真是了不起的伟大啊!自然界万物发生的神理奥秘,无处不在。苎麻本是南方的产物,木棉本是西域的产物,但近年来,苎麻种植在河南,木棉种植在陕西,而且生长茂盛,与在其本土种植的完全没有分别。两地百姓蒙受到极大的利益。为此遂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指令各处随地种植。空洞浮浅的议论,大都是用风土不宜种植辩解。这…>…...

  • 《农桑辑要·收九谷种·播种》译文及注释

    译文《齐民要术》:凡是受了浥湿郁热的五谷种子,便不会出苗;有的虽可出苗,也会很快死掉。混杂的种子,出苗必有早晚的不同;用以舂米,则出的米常较少,而且很难舂精熟;拿去出卖,则常因品种混杂,因其瑕疵而受到买方的挑剔;用来煮饭,则不易掌握生熟的火候;所以对收种要特别注意,不可轻率。粟谷、黍子、穄子、粱米、…>…...

  • 《农桑辑要·大小麦青稞附·播种》译文及注释

    译文《齐民要术》:种大麦和小麦的田地,皆要在五六月间暵地。不暵地便下种,收成会成倍的减少。崔寔说“五月六月菑麦田”。《孝经援神契》说:麦子适合在肥沃的黑坟土种植。《氾胜之书》说:只要种麦的时间赶上农时,便不会有生长不好的。种早了,会有虫害,麦秆的节多;种晚了,便会使麦穗小、子粒少。如果种麦的农时已经…>…...

  • 《农桑辑要·旱稻·播种》译文及注释

    译文《齐民要术》:旱稻适合在低洼地种植,白色土壤比黑色土壤要好。并不是说下田比高原地好,而是因为夏季积水的下田,无法种植禾、豆、麦,而稻种在下田,虽遇水涝仍然会有收成。这样便可使高田和下田,都可以有收获,不致丧失地利。低田种稻,费工较多;高田种稻,所费人工和种禾同样多。凡是积水的低洼地,干涸后,土壤…>…...

  • 《农桑辑要·黍穄稗附·播种》译文及注释

    译文《齐民要术》:大凡种植黍穄的土地,以新开垦的荒地为上等,大豆底为较次,谷底为最下。土地一定要耕耙柔熟。以能耕三遍为佳,如系春夏季翻耕的,下过种之后,能再磨劳一次才好。一亩用种子四升。三月上旬播种的为上等农时,四月上旬为中等农时,五月上旬为下等农时。夏播的黍穄,与早谷同时播种。不是夏季播种的,大都…>…...

  • 《农桑辑要·豌豆·播种》译文及注释

    译文《务本新书》:豌豆,二三月间播种。在各种豆子当中,豌豆最耐储存,而且产量高,成熟早。如果离城市近,还可以抢先卖出豌豆角,购买什物。从前,庄农常常把豌豆当成新鲜物品贡献给我们尝新。这是因为一年当中唯有豌豆以早熟为贵。又豌豆成熟时,很少有人或牲畜去伤害和践踏。所以比较起来,还是以多种些豌豆合适。注释…>…...

  • 《农桑辑要·莴苣·瓜菜》译文及注释

    译文[新添]:莴苣,先作畦、后下种,如同前面(种萝卜)的方法。但是可以先催芽:先用水将种子浸渍一天,然后在潮湿的土地上,铺上一层衬垫,把种子摊在上面,用瓦盆或大木碗盖上,等到芽稍稍生出,便播种。春天,正月、二月间种的,可以为日常食用。秋社前一两天种的,霜降后可以作腌菜。如果要收取种子,正、二月间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