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十六节·离娄章句上》读解

查阅典籍:《孟子》——「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六节」原文

最佳行为方式包括有为人谦恭和能够自我约束,谦恭是发自内心的对别人的尊敬,其中又包括有人人平等的思想,不耻下问的谦虚和恭敬。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人人平等,假如首先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恃才傲物,自己优秀,有特权,也就不会对别人谦恭了。而真正能做到谦恭,思想观念中时时刻刻是人人平等,当然也就不会欺侮别人了。因此,依靠着武力和权力而进行统治的统治者,就会时时刻刻害怕人民不顺从自己;如果是实行爱民政策的统治者,因为他思想观念中时时刻刻都是人人平等的,他待人也就是谦恭的;按照对等原则,人民也就会谦恭地对待他,顺从、服从他。而社会行为规范光靠讲是不行的,靠的是每个人的自觉自愿,自我约束。有许多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以及一些社会行为规范不是法律法规,别人管不着,国家法律也管不着,因此就要靠自我约束以及自省自悟,自觉遵守。也就是说,只有在行为上做到谦恭而且能自我约束才行,仅仅是巧言令色地在音容笑貌上表现出来,那就不能叫谦恭和能自我约束,只能叫做伪善。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1737.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孟子·第二十六节·离娄章句上》读解

    本章实际上是说,没有继承先辈的历史经验,其最不好的一条就是没有继承人。舜没有禀告就选取了禹,是因为没有继承人从而选取了禹作为继承人,所以君子们认为这等于是禀告了一样的。这是孟子上承下传的教育思想,根本不关娶不娶妻、生不生儿子的事。孟子这段话的重点还是落在最佳行为方式上,舜没有禀告——向天地?向人民?…>…...

  • 《孟子·第十九节·离娄章句上》读解

    除了救人、教育外,侍奉双亲、守住自身也有各种各样的行为方式。孟子在这里所举的例子,也就是为了说明这个问题。>…...

  • 《孟子·第十六节·离娄章句下》读解

    孟子在这里所强调的是,仅仅是一个人自己行善,用自己的善良行为去感化别人,那是行不通的,那不是最佳行为方式。但如果用善良的社会行为规范来普及教育,使人人都懂得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那才能征服天下,这才是最佳行为方式。这个意思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要埋头于自己去行善,认为自己能行善就不错了,管得了别人…>…...

  • 《孟子·第二十六节·离娄章句下》读解

    人们无论采取哪一种行为方式,都是为了追求利益,这就是人性。那么,为了追求到利益——无论是个人利益还是公众利益,究竟采取哪一种行为方式呢?因此,在选择行为方式上,人们就很厌恶那种耍小聪明,对事情过于雕凿的人。这是因为这些人在选择行为方式时,违背了人的自然的本性,故意去多事,非要绕好几个弯弯,绕好几个圈…>…...

  • 《孟子·第二十六节·离娄章句上》解析

    这倒是发现了一个“新大陆”,大舜不是成了婚姻自主的先驱者了吗?三种不孝不又到底是哪三种呢?赵岐《孟子注》补充说: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也就是孟子所说…>…...

  • 《孟子·第十六节·离娄章句下》解析

    关键是“养人”。服人服心,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是不可估量的。作为教育家,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对于教育的作用都非常重视而身体力行。因为,无论你有多么好的思想,多么好的治国平天下方略,一言以蔽之,多么“善”。不通过“养人”--培养教育,怎么能够让人们理解而化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呢?就是我们今天,不也仍然强调“…>…...

  • 《孟子·第十六节·离娄章句上》译文及注释

    译文孟子说:“为人谦恭的人不会欺侮他人,善于自我约束的人不会掠夺别人。欺侮而且掠夺别人的君王,深怕别人不顺从,怎么能够做得到谦恭而且能自我约束呢?谦恭而且能自我约束难道能以悦耳的声音、献媚的笑容表现出来吗?”注释1.俭:《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俭德之共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严公子广而俭,…>…...

  • 《孟子·第二十六节·离娄章句上》译文

    孟子说:“不孝的情况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后代的罪过为最大.舜没有禀告父母就娶妻,为的就是怕没有后代。所以,君子认为他虽然没有禀告,但实际上和禀告了一样。”>…...

  • 《孟子·第十六节·离娄章句下》译文

    孟子说:“用善良使人们服从的人,没有能使人服从的。用善良来教导人们,才能使天下的人们都服从。天下的人们不心悦诚服而能统一天下,这是没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