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略·危战·第五卷》解析

查阅典籍:《百战奇略》——「百战奇略·第五卷危战」原文

本篇以《危战》为题,顾名思义,旨在阐述部队作战陷入危险境地时,将帅应当采取何种措施以扭转战局。它认为,一旦作战中部队陷入危困之时,为将帅者应当临危不惧,激励将士抱定决一死战之志,奋勇杀敌。只有这样,才能转危为安,取得最后胜利。这里所引孙子“兵士甚陷,则不惧”语,据唐代杜牧《注孙子》云:“陷于危险,势不独死,三军同心,故不惧也。”可见,士卒深陷危困之所以不惧怕,是因为全军上下都抱定对敌决一死战之志的结果,而全军遇危之所以奋勇杀敌而不怕牺牲,又是由于平时将帅从严治军所培养教育的结果。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将帅便带出什么样的士卒。要使部队保持临危不惧的勇敢精神,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将帅本身的表率作用和平时严以治军的教育训练工作。本篇通过对将帅临危处置措施的论述,却告诉我们从严治军的重要性。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大将吴汉平定称雄蜀地的割据势力公孙述的作战,就是体现为将帅者临危如何扭转败局的一个战例。吴汉奉命率军入川之初,由于进展顺利而一度产生骄傲轻敌情绪,他不听光武帝刘秀的谆谆告戒,竟分兵冒进,结果为敌所困,陷入危境。这是不足取的。然而,久经战阵的大将吴汉身陷困境,却又能临危不惧,从容处置,指挥若定,这又是为将帅者应该效法的。他一面激励将士“同心协力,人自为战”,奋勇杀敌,一面吸取教训,及时调整部署,与部下刘尚合兵一处,集中兵力,乘敌不觉,突然发起攻击,一举而粉碎了敌人的围攻。其后,又经八战八捷,终于在次年攻占成都,消灭了公孙述这个分裂割据势力。

凡与敌战,若陷在危亡之地,当激励将士决死而战,不可怀生,则胜。法曰:「兵士甚陷,则不惧。」

后汉将吴汉讨公孙述,进入犍为界。诸县皆城守。汉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武阳以东诸小城皆降。帝戒汉曰:「成都十余万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须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不听,乘利遂自将步骑二万余人进逼成都,去城十余里,阻江北为营,作浮桥,使别将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相去二十余里。帝大惊,责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既轻敌深入,又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贼若出兵缀公,以大众攻尚,尚破,公即败矣。幸无他者,急率兵还广都。」诏书未到,述果遣其将谢丰、袁吉将众十余万出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丰围之。汉召诸将厉之曰:「吾与诸将逾越险阻,转战千里,所在斩获,遂深入敌地,今至城下,而与尚二处受围,势既不接,其祸难量。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御之。若能同心协力,人自为战,大功可立,如其不然,败必无余。成败之机,在此一举。」诸将皆曰:「诺。」于是,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立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乃分兵拒江北,自将攻江南。汉悉兵迎战,自旦至哺,遂大败之,斩谢丰、袁吉。于是,率兵还广都,留刘尚拒述,具以状闻,而深自谴责。帝报曰:「公还广都,甚得其宜,述必不敢略尚而击公。若先攻尚,公从广都五十里悉步骑赴之,适当值其危困,破之必矣。」于是,汉与述战于广都、成都之间,八战八克,遂军于郭中。述自将数万人出城大战,汉使护军高午、唐邯将锐卒数万击之。述兵败走,高午奔阵刺述,杀之。旦日城降,斩述首传送洛阳。蜀遂平。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3738.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百战奇略·重战·第五卷》解析

    本篇以《重战》为题,乃取“持重”之义,旨在阐述如何坚持慎重用兵的指导原则问题。它认为,对待战争必须持慎重态度,不可轻率行事而妄启战端。对敌作战中,只有真正做到“见利则动,不见利则止”,才能使自己避免陷于危亡之地。这里所说的“见利则动,不见利则止”,乃是本篇所强调的用兵“须务持重”的指导原则的生动体现…>…...

  • 《百战奇略·利战·第五卷》解析

    本篇以《利战》为题,乃取“利诱”之义,与后《饵战》篇,都是旨在阐述对敌作战中如何“设饵诱敌”就范的问题。它主张,对于“愚而不知变”、“贪利而不知害”的愚顽贪婪之敌,“可诱之以利”,击之以伏兵。这样,就可以打败它。本篇所引“利而诱之”一语,乃孙子“诡道十二法”之一。以利引诱贪利之敌就范,这在古代作战中…>…...

  • 《百战奇略·害战·第五卷》解析

    本篇以《害战》为题,取义于“要害”,其要旨在阐述防御作战中如何利用险隘要害阻击敌人进攻的问题。它认为,对于向我进攻、袭扰的敌人,可于险隘之处预设伏兵,或在要害之处筑垒设障,如此敌人就不敢轻易来犯了。本篇引自《孙子兵法》的“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句,意思是,能够使敌人无法达到其预定目标的,是我采取…>…...

  • 《百战奇略·安战·第五卷》解析

    本篇以《安战》为题,取义于“固守不动”,其要旨是阐述防御作战如何固守待敌的指导原则问题。它认为,对于远来气锐而又急欲决战的进攻之敌,只有采取“安守勿应,以待其敝”的方针,才能最后战胜敌人。战争实践的经验表明,面对强敌进攻,在自己尚不具体速战取胜条件的时候,采取“安守勿应,以待其敝”的防御作战方针,无…>…...

  • 《百战奇略·奇战·第五卷》解析

    本篇以《奇战》为题,旨在阐述作战中如何运用出奇制胜的原则和方法问题。它认为,在对敌作战中,为了达成“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作战效果,应当采用“惊前掩后,冲东击西”的佯动惑敌的战法,使敌人对我无从防备。这样,就能战胜敌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是我国春秋末期大军事家孙武最早提出的战争名言,其实质是…>…...

  • 《百战奇略·正战·第五卷》解析

    本篇以《正战》为题,旨在阐述在何种条件下使用“正兵”作战的问题。它认为,在道路不能畅通,粮饷不能前运,计谋不能诱敌,利害不能惑敌的情况下,只有使用“正兵”,即使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大部队,采取“且战且前”、步步推进的正规战法,才能深入敌方,夺取胜利;否则,是无法实施远程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此篇与前篇…>…...

  • 《百战奇略·虚战·第五卷》解析

    本篇以《虚战》为题,旨在阐述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我处于势虚力弱的情况下,如何摆脱被动、争取主动的问题。它认为,在对敌作战中,如果我军力量虚弱,则应以“示形”之法伪装成力量充实雄厚的样子,使敌人摸不透我军的真实情况,它就不敢轻率进攻我。那么,我就可以保全实力,伺机再战了。力量虚弱而“伪示以实形”,实际上…>…...

  • 《百战奇略·重战·第五卷》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务须保持慎重态度,见到有利时机就采取进攻行动,不见有利时机就按兵不动;要审慎持重,不可轻举妄动。如能做到这样,就一定不会陷入危亡之地。诚如兵法所说:“军队停止行动时,应当如同山岳那样稳固不动。”春秋时期,晋国将领栾书奉晋厉公之命率军进攻楚国,双方军队即将开战之时,楚军一大早就迫近晋军而…>…...

  • 《百战奇略·危战·第五卷》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部队陷入危亡的境地时,应当激励全军将士抱定必死的决心,奋勇杀敌,不可怀有贪生侥幸心理。只有这样,才能转危为安,取得胜利。诚如兵法所说:“部队深陷危险境地,个人就不再存有恐惧了。”东汉大将吴汉奉命率军讨伐割据成都称雄的公孙述,部队进入犍为郡所辖地区。该郡各县都凭城坚守。吴汉挥军攻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