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略·逐战·第八卷》解析

查阅典籍:《百战奇略》——「百战奇略·第八卷逐战」原文

本篇以《逐战》为题,旨在阐述对败退之敌作战应注意掌握的原则,实质属于追击作战问题。它认为,追击败敌,必须查明其真伪后再行动。对于非败而退之敌,应审慎行动,勿中其奇计;但对真正溃败之敌,则应全力追击,务求歼灭之。从敌情实际出发,决定作战行动,这是古今中外一切善战者皆须遵循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本篇基于对此点的较好认识,而强调在追击作战中,对败敌“须审真伪”,尔后决定是否采取追击的作战行动,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十一月,秦王李世民率军进击薛仁杲的浅水原之战,就是体现追击作战原则的一个战例。薛仁杲是唐初割据陇西而自称秦帝的薛举之子,当时他正率兵屯据折墌城。唐军进至高墌(今陕西武功北),薛仁杲派宗罗睺率军抗拒,李世民鉴于薛军兵多气盛,先是采取坚壁不出以待敌疲而后战的方针,与宗罗睺部相持六十余日。当敌出现粮尽兵疲的情况时,李世民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适时转变战略,一面派“遣将军庞玉先阵于浅水原南以诱之”(见《旧唐书·太宗本纪上》,下同)来攻,一面亲率主力大军“奄自原北,出其不意”地直捣宗罗睺阵后。宗罗睺部在唐军前后夹击之下,大败而逃。为了彻底消灭敌人,李世民亲率少数骑兵在前对败敌穷追不舍,大军随后直趋折墌城下,从而对“婴城自守”的薛仁杲军,迅速形成“四面合围”之势;而守城薛军士气极度低落,纷纷“争自投下”(见《资治通鉴·唐纪二》)降附唐军。薛仁杲见大势已去,被迫率精兵万余开城请降。综观此战,李世民在作战指导上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他能依据敌情实际和战场态势的发展变化,不失时机地转变战略和采取切实可行的战法,这既是李世民实施作战指导的显著特点,又是唐军浅水原作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凡追奔逐北,须审真伪。若旗齐鼓应,号令如一,纷纷纭纭,虽退走,非败也,必有奇也,须当虑之。若旗参差而不齐,鼓大小而不应,号令喧嚣而不一,此真败却也,可以力逐。法曰:「凡从勿怠,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

唐武德元年,太宗征薛仁杲,其将宗罗[日侯]拒之,大破于浅水原。太宗帅骑追之,直趋折[土庶]围之。仁杲将多临阵来降,复还取马,太宗纵遣之。须臾,各乘马至。太宗具知仁杲虚实,乃进兵合围。纵辩士喻以祸福,仁杲遂降。诸将皆贺,因问曰:「大王破敌,乃舍步兵,又无攻具,经薄城下,咸疑不克,而卒下之,何也?」太宗曰:「此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且罗[日侯]所将皆陇外人,吾虽破之,然斩获不多。若缓之,则皆入城,仁杲收而抚之,未易克也;迫之,则兵散陇外,折[土庶]自虚,仁杲破胆,不暇为谋,所以惧而降也。」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3937.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百战奇略·怒战·第八卷》解析

    本篇以《怒战》为题,旨在阐述加强部队仇恨敌人心理的教育对夺取作战胜利的重要性。它认为,只有在战前教育和激励士卒仇恨敌人,尔后再行出战,才能使其奋勇杀敌,夺取胜利。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自有阶级以来,战争总是阶级对阶级、集团对集团、民族对民族、国家对国家的一种生死搏斗。因此,战争双方的任何一方,无…>…...

  • 《百战奇略·气战·第八卷》解析

    本篇以《气战》为题,旨在阐述部队士气在对敌作战中的重要性及临战状态下激发士气所应注意掌握的问题。它认为,将领指挥对敌作战靠的是部队旺盛的士气,而部队旺盛的士气靠的是鼓动工作。但是,临战状态下的“鼓动”要适度,不可过分频繁,过频则士气易衰;发挥士卒的冲击力量,不可距离太远,太远则体力易竭。只有在冲击距…>…...

  • 《百战奇略·归战·第八卷》解析

    本篇以《归战》为题,旨在阐述对退归之敌作战应注意掌握的原则,同前篇《逐战》一样,仍属追击作战的问题。它认为,对于退归之敌,必须在查明其退归原因后,再决定是否追击。凡属兵疲粮尽的“归师”,可以派兵追击之;但对为了保存实力而主动撤退归国之敌,就不可以轻率拦击它。本篇所引之“归师勿遏”,乃孙子所论用兵八则…>…...

  • 《百战奇略·不战·第八卷》解析

    本篇以《不战》为题,乃取“不急于决战”之意,其要旨是阐述何种条件下采取持久防御作战的问题。它认为,对于兵力强大之敌,或是远道而来且粮饷供应充足的进攻之敌,不可马上同它进行决战,应当凭垒固守,持久防御,以待敌敝而反攻之,就可打败敌人。本篇所引“不战在我”系《唐李问对》中的李靖语。这里所说的“不战”,是…>…...

  • 《百战奇略·必战·第八卷》解析

    本篇以《必战》为题,乃取“攻其必救”之义,其要旨是阐述在深入敌境作战的条件下,打败坚壁不战之敌的指导原则。它认为,凡是深入敌国境内作战,对于那些固守坚城不与我决战的敌人,应当采取“攻其必救”的指导原则,迫使敌人脱离坚城与我决战,我就可以打败敌人。本篇所论“攻其君主,捣其巢穴”,这既是敌人君王所在的要…>…...

  • 《百战奇略·避战·第八卷》解析

    本篇以《避战》为题,顾名思义,旨在阐述何种条件下运用“避锐击惰”的作战指导原则问题。它认为,在敌强我弱情况下作战,对于初来而士气锐盛的进攻之敌,应当避免与其立即决战,待其发生变化而出现士气衰落时,便可出兵击败它。本篇这里所引“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是《孙子兵法》“治气”说所称一种掌握和运用士气变化而…>…...

  • 《百战奇略·气战·第八卷》译文

    将领所以能够指挥作战,依靠的是士兵;士兵所以能够奋勇战斗,依靠的是士气;士气所以能够旺盛不衰,依靠的是鼓动。擂动战鼓能够振作部队士气,但不可鼓动太频,太频则士气容易衰落;不可鼓动太远,太远则体力容易枯竭。因此,作战中必须度量敌人进至距我六七十步以内,才可以击鼓激气,命令士卒奋勇进战。在敌人士气衰落,…>…...

  • 《百战奇略·逐战·第八卷》译文

    大凡追击败逃之敌,必须查明其是真败逃还是假败逃。如果敌人军旗整齐有序,鼓声呼应协调,指挥号令统一,队伍众而不乱,其虽然后退而走,但并不是真正的败退,而其中必有奇谋异策,对此必须慎重考虑而后行动。倘若敌人军旗参差不齐,鼓声大小错乱不协,指挥号令喧闹不一,这才是真正的败退。对于这种敌人,应当全力以赴地进…>…...

  • 《百战奇略·必战·第八卷》译文

    大凡出兵深入敌境作战,如果敌人固守营垒而不同我决战,企图以此疲惫拖垮我军,对此我军应当转攻其国君所在之处,捣毁其后方老巢,阻截其退归之路,切断其粮草供应,迫使敌人不得不脱离营垒而出战,我乘机以精锐部队进击它,就可以打败敌人。诚如兵法所说:“我军要想与敌决战,敌人即使凭据深沟高垒,但也不得不脱离营垒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