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三节·滕文公章句下》译文及注释

查阅典籍:《孟子》——「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原文

译文周霄问孟子:“古时候的君子也出来做官吗?”孟子说:“做。《传》上说:‘孔子如果三个月没有见到君子,就会徘徊迟疑,如果要离开此地,必然要施行验证。’所以古时候的人三个月没有见到君子,就会有人去慰问。”周霄说:“三个月没有见到君子就有人去慰问,不是太急了吗?”孟子说:“读书人如果失去了位置,犹如诸侯失去国家。《礼》书上说:‘诸侯耕种藉田以供给祭祀用品,他们的夫人养蚕缫丝以制作祭祀用衣服。祭祀用的牲畜不肥壮,祭祀用的谷物不洁净,衣服不完备,就不敢用来祭祀。惟有读书人没有田土,则可以不祭祀。’牲畜、器皿、衣服不完备,不敢举行祭礼,就更不敢举行宴会,难道这还不足于去慰问吗?”周霄又问:“离开此地必然要施行验证,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读书人出来做官,就好象农夫耕地一样;农夫怎么会因为离开此地而舍弃农具呢?”周霄说:“晋国也是一个读书人可以做官的国家,但没有听说做官有如此急迫的。出来做官如此急迫,君子却怕求官,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男孩生下来就希望为他找到妻室,女孩生下来就希望为她找到夫家,父母的这种心情,是人人都有的。但要是没有父母的许可,没有媒人的介绍,就钴洞偷看,爬墙相爱,那么父母、国人都会看不起他们。古时候的人不是不想出来做官,但讨厌不通过正道。不通过正道而做官的,就跟钻洞爬墙相类似。”

注释1.周霄:魏国人。2.仕:《诗·大雅·文王有声》:“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论语·微子》:“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韩非子·说难》:“此非能仕之所耻也。”这里用为从仕做官之意。3.皇:通“惶”。《诗·豳风·东山》:“皇驳其马。”《诗·豳风·破斧》:“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吕氏春秋·先己》:“督听则奸塞不皇。”俞樾平议:“皇读为惶,谓奸邪闭塞不至惶惑也。”这里用为徘徊迟疑之意。4.载:《易·小畜·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书·皋陶谟》:“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孔传:“载,行;采,事也。”孔颖达疏:“载者,运行之义,故为行也,此谓荐举人者,称其人有德,欲使在上用之,必须言其所行之事。”《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宾客,则摄而载果。”《老子·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易·坤·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管子·形势》:“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尹知章注:“载,行也。”《小尔雅·广言》:“载,行也。”这里用为施行之意。5.质:《诗·小雅·天保》:“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礼记·中庸》:“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礼记·曲礼上》:“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汉书·王陵传》:“面质吕须於平前。”颜师古注:“质,对也。”这里用为双方对质,验证之意。6.吊:《诗·小雅·天保》:“神之吊矣,诒尔多福。”《左传·襄公十四年》:“有君不弔。”《孟子·梁惠王下》:“诛其君而吊其民。”《淮南子·人间训》:“人皆吊之。”《资治通鉴》:“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这里用为慰问之意。7.助:假借为“藉”。藉:《易·大过·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孟子·滕文公上》:“彻者,彻也;助者,藉也。”《墨子·公输》:“借子杀之。”《韩非子·孤愤》:“其可以借以美名者,以外权重之。”《汉语大字典·草部》:“藉,为凭借之意。”这里用为凭借之意。8.粢:(zich知)《公羊传·桓公十四年》:“御廪者何?粢盛委之所藏也。”《玉篇》:“粢,稷米也。”这里用为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物之意。

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

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

“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

曰:“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礼曰:‘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蚕缫,以为衣服。牺牲不成,粢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祭。惟士无田,则亦不祭。’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

“出疆必载质,何也?”

曰:“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

曰:“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

曰:“丈失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3973.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孟子·第十节·滕文公章句下》读解

    本章是全篇之总结,从第一章“枉尺而直寻”到本章,孟子一直在阐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既不能“枉尺而直寻”,亦不能“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而要“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因为,“士之失位也,犹…>…...

  • 《孟子·第三节·滕文公章句下》解析

    孟子以男女苟合偷情为喻,谴责那些不由其道,不择手段去争取做了的人,实际上还是在谴责靠游说君王起家的纵横术士们。根据孟子的观点,想做官,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是非常正当的。但另一方面,“又恶不由其道”。说穿了,还是立身处世的“出处”问题。其基本观点与“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一章是相同的,就是不能靠不…>…...

  • 《孟子·第一节·滕文公章句下》译文及注释

    译文陈代说:“没有见诸侯以前,好象觉得我很渺小,现在一看见他们,就觉得我们做大可以做到王者,做小则可以称霸一方。何况《志》上说:‘屈曲一尺而伸展八尺。’这事好象是可以做的。”孟子说:“从前齐景公田猎时,用旌旗召唤管理园林的官吏而召唤不来,就想杀掉他。‘有志之士不会忘记自己身处沟壑的处境,有勇之士不会…>…...

  • 《孟子·第二节·滕文公章句下》译文及注释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一安于辨别,天下的争斗就熄灭。”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吗?男子行成年礼,父亲对他有所嘱托;女子要出嫁,母亲有所嘱托并送到大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自己的家,必须恭敬,必须谨慎,不要违抗丈夫。…>…...

  • 《孟子·第四节·滕文公章句下》译文及注释

    译文彭更问:“后面跟随着数十辆车,又跟随着几百人,在客馆里吃遍了诸侯各国,不以为过分吗?”孟子说:“如果不想走一条道路,即使一碗饭也不接受;如果同走一条道路,那舜接受尧的天下,也不以为过分,你以为过分吗?”彭更说:“不,但读书人不做事而吃饭,是不可以的。”孟子说:“你不通晓用成效交换之事,以多余的补…>…...

  • 《孟子·第五节·滕文公章句下》译文及注释

    译文万章问:“宋国是个小国,现在想推行王政,齐国、楚国却讨厌它而讨伐它,应该怎么办呢?”孟子说:“成汤居住在毫地,与葛国相邻,葛伯放纵无道,不祭祀先祖。汤派人询问他:‘为什么不祭祀?”葛伯说:‘没有做祭祀用牲畜。’汤派人送给他们牛羊,葛伯把牛羊吃了,还是不祭祀。汤又派人询问他:‘为什么不祭祀?’葛伯…>…...

  • 《孟子·第八节·滕文公章句下》译文及注释

    译文戴盈之说:“田租十分取一,取消关卡市场的税收,现今还不能办到。请先减轻,等到明年再完全办到,怎么样?”孟子说:“现在有一个人每天都偷他邻居的鸡,有人告诫说:‘这不是君子之道。’他却说:‘请让我少偷一些,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再完全改正。’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赶快改正,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注…>…...

  • 《孟子·第九节·滕文公章句下》译文及注释

    译文公都子说:“别人都说先生喜好辩论,请问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我难道喜好辩论么?我是不得已啊!天下有人类已经很久了,时而太平,时而混乱。在尧的时候,水大到向西流,泛滥于中原地区,到处被龙蛇盘踞,百姓无处安身;住在低地的人在树上搭巢,住在高处的人在山上营造洞穴。《尚书》上说:‘洚水警诫了我们。’…>…...

  • 《孟子·第三节·滕文公章句上》译文及注释

    译文滕文公询问有关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说:“人民的事情是刻不容缓的,《诗经》上说:‘白天赶紧割茅草,晚上搓绳到通宵。抓紧时间补漏房,开年又要种百谷。’人民百姓的生活道理是,有固定产业的人就有固定生活的信心,没有固定产业的人就没有固定生活的信心。如果没有固定生活的信心,就会放荡任性,胡作非为,无恶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