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法身非相》评析

查阅典籍:《金刚经》——「金刚经·法身非相」原文

“法身非相”——不要拜偶像,即使对佛也是如此。这一段通过佛和须菩提的对话,说明不应该执著于“相”的佛家根本道理,即使是佛的三十二种相,也不应该执著,所以标目说“法身非相”,即佛的“法身”不是以“相”来体现的,还是强调万法皆空的真谛。所以最后佛的偈语说不能以“色”见我,也不能以“音声”求我,那是“行邪道”,并不能真正认识我。第五品等前文中须菩提说不能以身相见如来,这里却又说能够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好像须菩提的觉悟降低了,似有文本悖谬。所以南怀瑾解释说:“这个问题佛已经提出来好几次了。须菩提被佛这么一问,又昏起头来了,我们如果把佛经当作教育法研究,你看这一位大老师大教授,当时的教育法真够厉害,须菩提明明答对,佛又东教西教,须菩提失去自信,答案也错了。他本来答错的,佛东教西教,他的答案又变对了,此所谓佛的弟子都叫声闻众,跟着佛的声音受佛的教化。”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5280.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金刚经·一相无相》评析

    本章说不要执著于各种名相,包括佛教的名相,所以“说一相无相”。佛与须菩提的问答,是从“四向”的修行境界反复阐明只有无所执著,才能真正觉悟。一旦执著于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这些所谓果位,就远离了这些果位的境界了。所谓“一相无相”,就是无论哪一个果位的“相”其本质都是“无相”。>…...

  • 《金刚经·尊重正教》评析

    本章赞美《金刚经》在佛教经典中的至尊地位,是“正教”,当然要顶礼尊重。“尊重正教”,就是尊重《金刚经》,因为这部经典最好地体现了佛法的空无妙理。>…...

  • 《金刚经·如法受持》评析

    本章以《金刚经》本身的名相作引子,说明不要执著名相本身,而要把握真谛,这才是“如法受持”。从《金刚经》的名称到世界微尘的名称,再到佛的三十二相,乃至善男善女的布施,都是“名”而不是“实”。那么什么是佛法的实呢?就是《金刚经》里的微言大义——破除了所有“名相”的那个“空”谛。觉悟了这一点,就是“如法受…>…...

  • 《金刚经·离相寂灭》评析

    本章换一个角度阐述不执著表相、名称才能悟解佛法真谛。本段的标目是“离相寂灭”,即通过须菩提和佛的对话,反复阐明只要离开“相”而悟“空”,不要“执著”,就达到了佛的境界,否则就是没有觉悟,同时说明持诵《金刚经》就是达到这一境界的捷径。>…...

  • 《金刚经·福智无比》评析

    诵读《金刚经》就有福,持受《金刚经》就生智。“福智无比”是说《金刚经》的智慧无比,修持《金刚经》所得福德无比。用一个不可思议的比喻来形容这种无比。>…...

  • 《金刚经·非说所说》评析

    “非说所说”——不要解说佛法,还是在强调空之本旨。佛不说法,因为万法皆空,所以标目说“非说所说”,即不说法就是说法。众生是众生又不是众生,还是强调空是绝对的,一切名相都是相对的。前人疏解说:“佛言彼非众生者,皆具真一之性,与佛同源,故曰非众生。言非不众生者,背真逐妄句,丧己灵,故曰非不是众生。”意为…>…...

  • 《金刚经·一合理相》评析

    “一合相”——世界是微尘之集合,但其本质是空。这一段还是用打比方的方法阐明世界之本质是空无的,一切名相都是“假名”,给它个名称,最后仍然要变成空无。这就是佛反复说的“说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的一个三段论法。但没有觉悟的普通人不懂这一点,为暂时存在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为那个“一合相”所迷惑,这就是“…>…...

  • 《金刚经·法身非相》译文及注释

    译文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可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而观见如来吗?须菩提说:可以,可以,可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而观见如来。佛说:须菩提,如果可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而观见如来,转轮圣王也具有三十二种好相,他也就是如来了。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就我了解佛所说的义趣,如果不见诸相非相,不应以佛色身的三十…>…...

  • 《金刚经·威仪寂静》译文及注释

    译文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就是有来有去,有坐有卧,平常就是如来,这样的人是不了解我所说的义趣。为什么呢?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虚幻相,如来实相如如不动,无所从来,也无所去,非平常非不平常,所以名叫做如来。注释①来、去、坐、卧:这是所谓四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