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四十二节·尽心章句上》读解

查阅典籍:《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二节」原文

个人的人生的道路会改变,但整个社会的、国家的道路却不会因人而变。因此公孙丑想让它变得差不多可以实行而且可以每天都能勤勉努力,是办不到的。也就是说,人的本能、本性、本质就是这样,知道这些就叫做尽心知命,这怎么能改变呢?又怎么样能改变呢?改变了也就不能叫做尽心知命了。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1471.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孟子·第三十二节·尽心章句上》读解

    关于“不耕而食”这个问题,在《滕文公上》第四章里孟子就与陈相讨论过了,其中心是社会分工问题,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差别问题,那么,作为君子,就要行为于肯教、能教、愿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使更多的人能够做到会继承、友爱、忠实、诚信,那也就不负于“不耕而食”了。如果不能使国家就安定富裕、尊贵显荣;国家的少年弟子也…>…...

  • 《孟子·第四十一节·尽心章句上》读解

    从本篇一开始讲“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一直下来,孟子都是围绕着尽心知命与行为方式间的关系而言的,所以公孙丑感到很难。确实,要真正懂得尽心知命,是很难,但是,一旦能尽心能知命了,一切都不难了。就象高明的工匠不会为了笨拙的工匠而放弃准绳和墨斗,羿不会为了笨拙的射手而改变自己弯弓的限度一…>…...

  • 《孟子·第四十节·尽心章句上》读解

    一般的老师能不能象这样教育学生?很难。因为大多数教师不能尽心知命,也就是说,大多数教师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照本宣科,人云亦云,所以不能因才施教。而不能因才施教,也就是没有选择到、也不可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有一句俗话:“为人师表”,表的是什么?就是教师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行为方式。“如时雨化之者”,就…>…...

  • 《孟子·第四十三节·尽心章句上》读解

    知道人的本性、本能和本质,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这就是孟子在教育上采用的最佳行为方式。古代教育,很少象现代填鸭式的教育,主要是要学生自己去想、去悟,然后才来问老师,老师则在这个问题上给予启发。如果不问,老师就可以认为是学懂了,从而讲下一个问题。但如果要问老师,则不能“挟贵,挟贤,挟长,挟有勋劳,挟…>…...

  • 《孟子·第四十四节·尽心章句上》读解

    在不该停止的地方停了下来,这人其实就是不能尽心知命,所以他在任何地方都会停滞不前的。“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也是如此。所以,不能尽心知命,就不可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

  • 《孟子·第四十五节·尽心章句上》读解

    孟子的这一段话与老子的思想完全一致。《道德经·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个意思是说,天和地是不会与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的,它们对待万物就象人们祭祀时对待刍狗一样。圣人也不会与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的,他们对待百姓也象人们祭祀时对待刍狗一样,用毕即弃,任其发展。天和地…>…...

  • 《孟子·第四十六节·尽心章句上》读解

    这一段话乃是对本篇的总结,尽心知命,尽到了心,知晓了命,是不是会导致缩手缩脚,顾虑重重了呢?会!很多人就因为知晓了太多而顾虑重重、缩手缩脚,以至于最后一事无成。所以孟子在此以尧和舜的例子提示,要以当前的事务为先。也就是说,当前什么问题最重要就来解决什么问题,比如知晓了一根小草的命运,晓得它将被人踩踏…>…...

  • 《孟子·第四十一节·尽心章句上》译文及注释

    译文公孙丑说:“这条道路太高了,太美好了,就好比是要登天一样,似乎是不可登攀。为什么不让它变得差不多可以实行而可以每天都能勤勉努力呢?”孟子说:“高明的工匠不会为了笨拙的工匠而放弃准绳和墨斗,羿不会为了笨拙的射手而改变自己弯弓的限度。君子只引导而不发表见解,就好象能飞跃一样。站在道路中间,有才能的人…>…...

  • 《孟子·第四十二节·尽心章句上》译文

    孟子说:“天下有正确道路的时候,可以为这个道路献出自己的生命;天下没有正确道路的时候,以自己的生命为这个道路牺牲。没听说过牺牲道路而屈从于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