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七节·万章章句上》读解

查阅典籍:《孟子》——「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原文

既然已经说清楚了“孝”,也就知道了为什么本章转而谈到伊尹之就商了。伊尹自耕自食,自得自乐,根本瞧不起名誉、财富和地位,然而,仅仅是自耕自食、自得自乐就可以度过这一生吗?这一生就有价值吗?就是遵循了尧、之道吗?当然不是!所以伊尹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非予觉之,而谁也?”伊尹的这个思想被后世的孔子所继承,在《论语》若干篇章中,孔子就反对过所谓的“隐士”。隐士只是求得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就如佛教中的阿罗汉、辟支佛一样,自己得到解脱而不管别人的死活。而尧、舜呢?就如佛教中的菩萨一样,有着无穷的大慈悲心,以拯救天下之民为己任。伊尹之继承尧、舜之道,也就会如尧、舜一样,以拯救天下民众为己任。所以伊尹之“孝”,就是继承前辈的思想和道路。所以孟子称赞他“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这种行为方式才是孟子所提倡的最佳行为方式!

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末闻以割烹也。林氏曰:“以尧舜之道要汤者,非实以是要之也,道在此而汤之聘自来耳。犹子贡言夫子之求之,异乎人之求之也”愚谓此语亦犹前章所论父不得而子之意。伊训曰:‘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亳。’”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1280.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孟子·第三节·万章章句上》读解

    这是万章没有弄懂犯罪犯法和残暴之间的关系,舜的弟弟象虽然心性残暴,几次欲谋害舜,但毕竟没有造成杀人事实,因而不能给他定罪。所以舜采取最佳行为方式,只是让他到偏僻的有庳国去当一个名誉上的诸侯,而没有实际权力。如果说,自己的弟弟因为没有杀人事实却定罪,那么对待外人呢?岂不是要乱杀了吗?这里面其实并没有亲…>…...

  • 《孟子·第七节·告子章句上》读解

    孟子再次强调“人性本善”,认为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是人类本来就有的,而不是“圣王兴,则民好善”。因为,没有圣王以前,人民也是好善的。那么,是什么使人们的内心变得不善了呢?是私有制产生,并且畸形发展,人性才逐渐趋向恶的方面。也就是本章孟子所说的“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是由于外…>…...

  • 《孟子·第七节·万章章句下》读解

    万章接着问,不寄人篱下但去见见诸侯君主,套套交情总是可以的吧?孟子的回答仍然是,不可以!孟子分析了几种“臣”,认为除了在朝的大臣可以经常去见诸侯外,一般臣民不可以轻率地、无缘无故地采取这种行为方式。孟子并不是瞧不起老百姓,认为他们没有资格见君主,而是认为一个社会有一个社会的行为规范,不论是君主想见某…>…...

  • 《孟子·第七节·尽心章句上》读解

    既然人人都有羞耻心,除了不会表达的人,再一种人就是善于权变而乖巧的人。这种人我们生活当中相当多,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他们的主要表现方式是强调客观原因,反正什么都是客观环境造成的,“怨天尤人”,他们一点责任都没有。这种人从表面看,没有羞耻心,所以这种人很难有进步。再一种人就是自以为是、自高自大、恃才傲…>…...

  • 《孟子·第七节·梁惠王章句上》读解

    战国初年,齐的大权在田氏手中。后田和得到周王承认而成为齐君。田和之孙威王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着手整顿吏治,如即墨大夫治即墨,“田野辟,民人给”;而阿大夫治阿,则“田野不辟,民贫苦”。威王诛阿大夫而重赏即墨大夫。威王又用邹忌为相,邹忌颇注意“谨修法律”。由于齐在官吏中明赏罚,故“齐国以治”,…>…...

  • 《孟子·第七节·公孙丑章句上》读解

    难道制造弓箭的人就没有恻隐之心吗?他比制造铠甲的人要坏吗?不是!难道制造棺材的人就没有恻隐之心吗?他比专门为人求福的巫师要坏吗?不是!制造弓箭的技术不可不慎,但关键在于孔子所说的要内心发出的仁爱。在春秋时期,没有“内在”这个词,孔子也没有想到要用“内在”这个词,但怎么样才能表达出“内在”这个含义呢?…>…...

  • 《孟子·第七节·离娄章句上》读解

    本章紧接上章,孟子因此接着说:“天下有了正常的道路,小的规律就服从于大的规律,有小贤的人就服从于大贤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有东升西落这样的大的规律,因此作为一个人的规律就是小的规律,而小的规律是要服从大的规律的。因此,有小贤的人就服从于大贤的人。“天下失去了正常的道路,力量小的就服从于力量大的…>…...

  • 《孟子·第七节·万章章句下》译文及注释

    译文万章问:“冒昧地请问,不去见诸侯,是什么行为方式呢?”孟子说:“住在城中的叫市井臣民,住在乡下的叫草野臣民,都称为庶人。庶人没有什么本质内容而为臣,是不敢见诸侯的,这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万章说:“作为庶人,要他去服役,他就去服役;君主想见他,就召他,而他却不去见,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去服…>…...

  • 《孟子·第七节·万章章句上》译文及注释

    译文万章问:“人们说‘伊尹曾用割肉烹调技术来求取商汤王’,有这件事吗?”孟子说:“不,不是这样的。伊尹在莘国的郊野种田,而欣赏喜爱尧、舜所行的道路。如果不是尧、舜的行为方式,不是尧、舜所走的道路,即使把天下的财富都作为俸禄给他,他也不屑一顾。即使给他一千辆马车,他也不看一眼。如果不是尧、舜的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