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唐重牡丹·卷二》译文

查阅典籍:《容斋随笔》——「容斋随笔·卷二唐重牡丹」原文

欧阳修《牡丹释名》说:“牡丹最初不见文字记载,唐人象沈铨期,宋之问,元祺、白居易等,都是咏花能手,当时有一种奇异的花,都要写入诗中。然而却没有人写牡丹。只有刘禹锡有歌咏鱼朝恩宅中牡丹诗,也只说它一丛千朵罢了,并没有夸它美丽和奇异。”我考查,白乐天集中有《白牡丹》一篇,共十四韵,又有《秦中吟》十篇,其中有《买花》一章,共一百字,说:“都说牡丹开花,买花人成队。哪知一丛花,十户一年税。”他的《讽谕乐府》有《牡丹芳》一篇,三百四十七字,很讲花的妖艳,甚至有这样的句子:“竟使王公与卿士,看花车马多如云”。“牡丹花期二十日,满城争看如发狂。”又《寄微之百韵》诗说“唐昌观中玉蕊会,崇敬寺里牡丹期。”自注:“崇敬寺正开牡丹花,常邀元微之去看。”又《惜牡丹》诗说:“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醉归盩厔》诗说:“数日非关王事系,牡丹花尽始归来。”元微之有《入永寿寺看牡丹》诗八韵,《和乐天秋题牡丹丛》三韵,《酬胡三咏牡丹》一绝句,又有五言二绝句。许浑也有诗说:“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徐凝说:“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又说:“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那么元、白不是没有牡丹诗,唐人也不是不重牡丹啊!

欧阳公《牡丹释名》云:“牡丹初不载文字,唐人如沈、宋、元、白之流,皆善咏花,当时有一花之异者,彼必形于篇什,而寂无传焉,唯刘梦得有咏鱼朝恩宅牡丹诗,但云一丛千朵而已,亦不云其美且异也。”予按:白公集有《白牡丹》一篇十四韵,又《秦中吟》十篇,内《买花》一章,凡百言,云:“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而《讽谕乐府》有《牡丹芳》一篇,三百四十七字,绝道花之妖艳,至有“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之语。又《寄微之百韵》诗云:“唐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注:“崇敬寺牡丹花,多与微之有期。又《惜牡丹》诗云:“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醉归盩厔》诗云:数日非关王事系,牡丹花尽始归来。”元微之有《入永寿寺看牡丹》诗八韵,《和乐天秋题牡丹丛》三韵,《酬胡三咏牡丹》一绝,又有五言二绝句。许浑亦有诗云:“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徐凝云:“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又云:“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然则元、白未尝无诗,唐人未尝不重此花也。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14049.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容斋随笔·里仁·卷二》译文

    “邻里以有仁厚的风俗为好,选择住处,不去有仁德的地方住,哪能得到智慧?”孟子评论造甲、作箭、做巫医、当木匠等人的职业,曾经引用此文作证听。解释的人,多半把“里”字解成“居”字,指居处以亲近仁人为好。我曾经记得一个解释,函人、矢人、巫医、木匠,都是邻里的仁人,因为他们都有仁爱之心。但在仁爱之中,还有不…>…...

  • 《容斋随笔·汉母后·卷二》译文

    汉朝母后干预朝政,不一定亲自坐朝和皇帝年幼,就是年龄大的皇帝,也是如此。汉文帝下周勃入狱,薄太后说:“绛侯周勃(在诸吕作乱时)掌握皇帝玺缓,统帅北军,不在那时造反,况且现在在仁一小县,反而造反吗?”文帝告罪说:‘官吏正在落实情就要放他出来。”遂即赦免了周勃。吴、楚国王因为谋反被杀,景帝想续封他们的后…>…...

  • 《容斋随笔·古行宫诗·卷二》译文

    白乐天《长恨歌》、《上阳人》歌,元微之《连昌宫词》,写玄宗开元时候宫院里的事,算是最深刻真这实之。然而元微之还有《行宫》一首绝句说:“衰败的旧行宫啊,只剩下花木自开自谢了。几个无卿的白发宫女,正说着玄宗的故事呢!”语句不多,内容却很丰富,有无穷无尽的滋味。>…...

  • 《容斋随笔·单于朝汉·卷二》译文

    汉宣帝黄龙元年正月,匈奴单于来朝见,二月回国,十二月宣帝病死。汉元帝竞宁元年正月,单于请又来朝见,五月元帝病死。所以哀帝时,单于愿来朝见,哀帝正病着,有人说,匈奴从汉朝上游来,形势压人。自从黄龙、竟宁以来,中国屡次发生大事故。哀帝因此不想让单于来朝。已经拒绝了,因扬雄建议,又答应让来。但哀帝元寿二年…>…...

  • 《容斋随笔·隔是·卷二》译文

    白乐天的诗说:“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元微之的诗说:“隔是身如梦,频来不为名。怜君近南住,时得到山行。”“格”与“隔”两字意义相同,“格是”就是”已是”。>…...

  • 《容斋随笔·刚毅近仁·卷二》译文

    刚毅的人,必定不能和颜悦色,不善言辩的人,必定不说讨人喜欢的话。这就是分辫近仁少仁的要领。>…...

  • 《容斋随笔·忠恕违道·卷二》译文

    曾子说:“孔天子之道,只有忠、怒罢了。”《中庸》说:“忠恕距离理的本源不远。”学者们怀疑这两种说法不同。程伊川说:“《中庸》怕人不懂,才指示说忠恕接近道的本源。”又说:“忠恕固然可以贯穿全部的道,子思怕人不好懂,所以才降一等来解释,”又说:“《中庸》以为虽然曾子说过万事之理只有忠恕,还怕人怀疑它不是…>…...

  • 《容斋随笔·元丰官制·卷十二》译文

    宋朝元丰年间的职官制度刚修改成,想让司马光当御史大夫;又要等到册立太子时,让司马光和吕公著为太保、太傅,元祐初,起用了年纪己老的潞公文彦博,商议要授予他侍中、中书令之职,受到谏官的反对,才改为平章军国重事。从此以后相沿成为制度,不再授予这等官号,认为以前没有这样的制度,其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宋绍兴二…>…...

  • 《容斋随笔·古人重国体·卷十二》译文

    古人治理国家,把国家的体面看得很重,最初是没有大小强弱的差别的;他怎么对待自己,就用这种态度去对待别人,没有哪国不是这样的。因此发表言论斟酌辞句,不是贤明的大夫就不能表达详尽。楚国的申舟不向宋国借路而派使者问侯齐国,宋国的华元阻止了他,说:“经过我国而不向我国借路,这是鄙视我国。鄙视我国,我国就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