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曹参赵括·卷二》译文

查阅典籍:《容斋随笔》——「容斋随笔·卷二曹参赵括」原文

汉高祖病重,吕后问他说:“萧相国(萧何)如果去世以后,叫谁去代替他呢?”皇上说:“曹参可以。”萧何辅佐汉惠帝,生了病,皇上问他说:“您如果去世了,谁可以代替您呢?”回答说:“知道臣下的没有谁比得上主上。”皇帝说:“曹参怎样?”回答说:“皇帝找到合适的人了。”曹参正当齐国相国,听说萧何死了,告诉手下人准备行装,我要入朝当宰相了。时间不久,使者果然来召曹参进京。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他父亲赵奢也难不倒他,但不认为他学得好,对他母亲说:“赵国如一定让他为将,他必定葬送赵国的大军。”其后,廉颇和秦国对垒,秦国的应侯范雎,用一千两黄金到赵国行反间计,说:“秦国所怕的人,只有赵括。”赵王信以为真,使用赵括代替廉颇。蔺相如劝阻,赵王不听,赵括的母亲上书赵王,说赵括不能用,赵王又不听,秦王听说赵括当了赵国的大将,于是暗地让白起代替王龁,于是就打败了赵国。曹参适宜当相国,高祖认为能够胜任,惠帝认为能够胜任,萧何认为能够胜任,萧何认为能够胜任,曹参也认为能够胜任,所以汉朝用了曹参,就兴盛起来。赵括不适合当大将,他父亲知道,他母亲知道,大臣知道,秦王知道,秦国相国应侯知道,大将白起知道,只有赵王不知道,所以用了他遭到了失败。哎!将和相关系国家安危,能不慎重吗?再说秦国用白起代替王龁,赵国用赵括代替廉颇,不等战争开始,胜败的形势,已经分出来了。

汉高祖疾甚,吕后问曰:“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上曰:“曹参可。”萧何事惠帝,病,上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若主。”帝曰:“曹参何如?”曰:“帝得之矣。”曹参相齐,闻何薨,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其父奢不能难,然不谓善,谓其母曰:“赵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后廉颇与秦相持,秦应候行千金为反间于赵,曰:“秦之所畏,独赵括耳。”赵王以括代颇将。蔺相如谏,王不听。括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又不听。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白起代王龁,遂胜赵。曹参之宜为相,高祖以为可,惠帝以为可,萧何以为可,参自以为可,故汉用之而兴。赵括之不宜为将,其父以为不可,母以为不可,大臣以为不可,秦王知之,相应候知之,将白起知之,独赵王以为可,故用之而败。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龁,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见矣。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14068.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容斋随笔·汉母后·卷二》译文

    汉朝母后干预朝政,不一定亲自坐朝和皇帝年幼,就是年龄大的皇帝,也是如此。汉文帝下周勃入狱,薄太后说:“绛侯周勃(在诸吕作乱时)掌握皇帝玺缓,统帅北军,不在那时造反,况且现在在仁一小县,反而造反吗?”文帝告罪说:‘官吏正在落实情就要放他出来。”遂即赦免了周勃。吴、楚国王因为谋反被杀,景帝想续封他们的后…>…...

  • 《容斋随笔·田叔·卷二》译文

    贯高谋杀害汉高祖,事情被发觉,汉廷下诏书给赵王,有敢跟随赵王的,灭他三族。只有田叔、孟舒自己剃发钳颈跟随赵王。赵王既被赦出狱后,皇帝用田叔等当了郡守。文帝初登皇位,召见田叔问道:“你知道谁是天下的贤人君子吗?”田叔说:“原来的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守孟舒是贤人君子呀!”当时,孟舒因为匈奴进入云…>…...

  • 《容斋随笔·古行宫诗·卷二》译文

    白乐天《长恨歌》、《上阳人》歌,元微之《连昌宫词》,写玄宗开元时候宫院里的事,算是最深刻真这实之。然而元微之还有《行宫》一首绝句说:“衰败的旧行宫啊,只剩下花木自开自谢了。几个无卿的白发宫女,正说着玄宗的故事呢!”语句不多,内容却很丰富,有无穷无尽的滋味。>…...

  • 《容斋随笔·单于朝汉·卷二》译文

    汉宣帝黄龙元年正月,匈奴单于来朝见,二月回国,十二月宣帝病死。汉元帝竞宁元年正月,单于请又来朝见,五月元帝病死。所以哀帝时,单于愿来朝见,哀帝正病着,有人说,匈奴从汉朝上游来,形势压人。自从黄龙、竟宁以来,中国屡次发生大事故。哀帝因此不想让单于来朝。已经拒绝了,因扬雄建议,又答应让来。但哀帝元寿二年…>…...

  • 《容斋随笔·隔是·卷二》译文

    白乐天的诗说:“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元微之的诗说:“隔是身如梦,频来不为名。怜君近南住,时得到山行。”“格”与“隔”两字意义相同,“格是”就是”已是”。>…...

  • 《容斋随笔·刚毅近仁·卷二》译文

    刚毅的人,必定不能和颜悦色,不善言辩的人,必定不说讨人喜欢的话。这就是分辫近仁少仁的要领。>…...

  • 《容斋随笔·忠恕违道·卷二》译文

    曾子说:“孔天子之道,只有忠、怒罢了。”《中庸》说:“忠恕距离理的本源不远。”学者们怀疑这两种说法不同。程伊川说:“《中庸》怕人不懂,才指示说忠恕接近道的本源。”又说:“忠恕固然可以贯穿全部的道,子思怕人不好懂,所以才降一等来解释,”又说:“《中庸》以为虽然曾子说过万事之理只有忠恕,还怕人怀疑它不是…>…...

  • 《容斋随笔·程婴杵臼·卷十》译文

    《春秋》在鲁成公八年里记载了晋国杀赵同,赵括的事,在鲁成公十年里记载着晋景公死去.两件事相差两年.而《史记》却有屠岸贾想要灭掉赵氏,程婴、公孙杆臼合作藏匿了赵氏孤儿,过了十五年晋景公又立了赵武的说法.根据年代考察,那么,从赵同、赵括死后.景公又死了,厉公即位八年后被救,悼公即位又五年了,景公立赵武的…>…...

  • 《容斋随笔·临敌易将·卷十》译文

    面对敌人而更换将领,当然是军事家所忌讳的。然而事情应该考虑它的正确与否,该更换而不更换也不对。秦国用白起代替王龁战胜了赵国,用王翦替换李信而消灭了楚国,魏公子无忌代替晋鄙战胜了秦国,将领难道不能更换吗?燕国用骑劫代替乐毅而战败,赵国用赵括代替廉颇而战败,用赵葱代替李牧导致赵国灭亡,魏国派人代替信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