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五味论·灵枢》译文

查阅典籍:《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灵枢五味论」原文

黄帝问少俞说:五味进入口内,各有它喜欢趋走的地方,也各有它所引发的病症。酸味趋走于筋,多食酸味,使人小便不通;咸味趋走于血,多食咸味,使人发渴;辛味趋走于气,多食辛味,使人感觉心如火烧;苦味趋走于骨,多食苦味,使人拘挛、呕吐;甘味趋走于肉,多食甘味,使人心闷。我知道五味食用过度会分别引发上述症状,但不知道是因为什么。我想听听其中缘故。

少俞回答说:酸味进入胃内,它的气涩滞不滑并有收敛作用,上行至于上中两焦,不能随着气化运行而出入往来。既不能出,则留于胃中,胃中温和,便向下渗注于膀胱,膀胱皮薄而软,受到酸味的作用便紧缩蜷曲,致使膀胱出口收束不通,以至于小便不通,因而造成癃闭之症。人的阴器,是全身诸筋最终聚结之处,所以说酸味进入胃中,是趋走于筋的。

黄帝问:咸味趋走于血,多食咸味使人口渴,这是为什么?

少俞说:咸味进入胃中,其气向上趋走于中焦,渗注于诸脉。脉是血气运行之处,血与咸味相遇,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胃内的汁液就渗注于血;胃内汁液渗注于血,则胃内汁液枯竭;胃内汁液枯竭,则咽喉焦干,所以舌根发干而易觉口渴。血脉是取道于中焦而通血气的,所以咸味进入中焦,便趋走于血。

黄帝问:辛味趋走于气,多食辛味,使人烧心,这是为什么?

少俞说:辛味进入胃中,其气趋走于上焦。上焦是纳受水谷所化精微之气而营护诸阳气的,姜、韭的辛气熏蒸上焦,营卫之气也不时受到辛味的刺激,而长时留滞胃中,所以有如火烧心的感觉。辛味趋走于卫气,与卫气同行,所以辛味入胃后,就会和汗液一起发散出来。

黄帝问:苦味趋走于骨,多食苦味,使人拘挛、呕吐,这是为什么?

少俞说:苦味进入胃中,胃中的五谷之气都敌不过苦味。苦味进入下脘,三焦的气行之路俱都闭塞不通,所以拘挛呕吐。牙齿是胃的终了处,苦味进入胃中,先趋走于骨,而后复出于齿,致使牙齿发黑而疏松,所以知道苦味是趋走于骨的。

黄帝问:甘味趋走于肉,多食甘味,使人心闷,这是为什么?

少俞说:甘味进入胃中,其气弱小,不能上行至于上焦,而是与谷物一起留在胃中。甘味能使胃变得柔润,胃柔润则胃壁松弛,胃壁松弛,胃中的寄生虫就会蠕动,虫蠕动,则使人心闷。甘味之气外通于肉,所以说甘味趋走于肉。

黄帝问于少俞曰: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挽心。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愿闻其故。少俞答曰:酸入于胃,其气涩以收,上之两焦,弗能出入也,不出即留于胃中,胃中和温,则下注膀胱,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则缩绻,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阴者,积筋之所终也,故酸入而走筋矣。

黄帝曰: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何也?少俞曰: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中汁注之,注之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血脉者,中焦之道也,故咸入而走血矣。

黄帝曰: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何也?少俞曰:辛入于胃,其气走于上焦,上焦者,受气而营诸阳者也,姜韭之气熏之,营卫之气,不时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辛与气俱行,故辛入而与汗俱出。

黄帝曰: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何也?少俞曰:苦入于胃,五榖之气,皆不能胜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闭而不通,故变呕。齿者,骨之所终也,故苦入而走骨,故入而复出,知其走骨也。

黄帝曰: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何也?少俞曰:甘入于胃,其气弱小,不能上至于上焦,而与谷留于胃中者,令人柔润者也,胃柔则缓,缓则,虫动,虫动则令人悗心。其气外通于肉,故甘走肉。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3664.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黄帝内经·经别·灵枢》译文

    黄帝向岐伯问道:我听说人身都与自然界的现象相适应,内有属阴的五脏分别相应着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方;外有属阳的六腑以应六律。六律有阴有阳以应阴阳诸经,合于时令的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辰、十二经脉。这就是五脏六腑和自然界现象相适应的情况。十二经脉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人体的生存、…>…...

  • 《黄帝内经·胀论·灵枢》译文

    黄帝问:脉象反应在寸口,什么脉象是胀病呢?岐伯说:其脉象大、坚强且涩滞的,就是胀病。黄帝问:凭什么来了解是脏胀还是腑胀呢?岐伯说:阴脉表明是脏胀,阳脉表明是腑胀。黄帝问:气的运行不畅使人生胀病,病是在血脉之中呢,还是在脏腑之内呢?岐伯说:血脉、脏、腑三者之中都可存留,但三者都不是胀病的发病之所。黄帝…>…...

  • 《黄帝内经·五色·灵枢》译文

    雷公问黄帝道:面部五种气色的变化,是仅仅反映在明堂部位吗?我不知道其中的含意。黄帝说:明堂,就是鼻部;阙,就是两眉之间;庭,就是额头;蕃,就是两颊侧面;蔽,就是耳门。这些部位都方正开阔,距离十步之外,可见这些部位从正面显现,象这样的面相,一定会长命百岁。雷公问:如何辨别五官所显的气色?黄帝说:鼻骨高…>…...

  • 《黄帝内经·病传·灵枢》译文

    黄帝说:我从您这里学到了九针的知识。又自己阅读了一些记载治疗方法的书籍,诸如导引行气、按摩、灸、熨、针刺、火针及服药等等。运用这些疗法治病时,是只采取其中的一种坚持下去,还是同时各种方法都使用呢?岐伯回答说:上述各种疗法,是为了适应不同人的不同疾病而设的,而不是在某一个病人身上同时都用上去。黄帝说:…>…...

  • 《黄帝内经·天年·灵枢》译文

    黄帝问岐伯说:人的生命形成之初,是什么筑起它的基础?是什么建立起它的外卫?失去什么就死?得到什么就生?岐伯说:以母为基础,以父为护卫,失神则死,得神则生。黄帝说:什么是神?岐伯说:血气已经和调,荣卫已经通畅,五脏都已形成,神气居藏于心中,魂魄俱备,便成为人。黄帝说:人的寿命的长短各不相同,有的短命,…>…...

  • 《黄帝内经·五味·灵枢》译文

    黄帝说:我想听听,谷气有五味,它们进入五脏的情况各是怎样的呢?伯高说:胃是五脏六腑所需营养汇聚于其中的大海,水谷俱都进入胃中,五脏六腑都从它那里接受水谷所化的精微之气。饮食物中所含的五味,分别趋走于各自喜欢的一脏:酸味先趋走入肝,苦味先趋走入心,甘味先趋走入脾,辛味先趋走入肺,咸味先趋走入肾。谷气津…>…...

  • 《黄帝内经·五音五味·灵枢》译文

    属于五音中的右徵和少徵类型的人,应调治右手太阳经的上部。属于左商和左徵类型的人,应调治左手阳明经的上部。属于少徵和大宫类型的人,应调治左手阳明经的上部。属于右角和大角类型的人,应调治右足少阳经的下部。属于大徵与少徵类型的人,应调治左手太阳经的上部。属于众羽与少羽类型的人,应调治右足太阳经的下部。属于…>…...

  • 《黄帝内经·五禁·灵枢》译文

    黄帝间:我听说针刺有所谓五禁,什么叫做五禁?岐伯说:五禁是指在五个禁日不可对某些部位施行针刺。黄帝说:我听说针刺禁忌有所谓五夺。岐伯说:五夺是指在患者身体状况不允许再亏损的时候,禁止使用泻法。黄帝说:我听说针刺禁忌有所谓五过。岐伯说:五过是指针补、针泻都不可超过一定限度。黄帝说:我听说针刺有所谓五逆…>…...

  • 《黄帝内经·寒热·灵枢》译文

    黄帝问岐伯说:生于颈项、腋下的寒热瘰疬之症,是什么气使它发生的呢?岐伯说:这都是鼠瘘症,是寒热毒气留滞于经脉而不能排除所致。黄帝问:这种病如何治除?岐伯说:鼠瘘症的本部在内脏,其标部循经脉上出于颈项和腋下。如果毒气浮于经脉之中而尚未内入附着于肌肉,只是外部化为脓血的,病容易除去。黄帝问:怎样除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