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略·疑战·第十卷》解析

查阅典籍:《百战奇略》——「百战奇略·第十卷疑战」原文

本篇以《疑战》为题,旨在阐述作战中如何设置疑阵以迷惑敌人的问题。它认为,不同的作战企图可用不同的疑阵方法。如要进袭敌人时,可采用“丛聚草本,多张旗帜”伪示我军屯兵之所以吸引敌人,而我乘其备东而击其西;如要避敌退却时,则设置虚阵伪示驻兵而悄然撤退,敌人必定不敢轻率追击我军。设置疑阵,实际上是制造假象,伪装自己的一种“示形”惑敌手段,这是中国古代作战中常为兵家所采用的战法之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既然己方可用假象迷惑敌人,那么,自己也就有被敌人之假象所迷惑的可能。因此,透过假象看本质,依据客观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战法而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这是指导战争所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只有真正做到既善于以假象迷惑敌人,又能不被敌人假象所迷惑的将帅,才算得上是多谋善断的战争指导者。南北朝时期,北周建德五年(公元576年)十月,齐王宇文宪奉命率军围攻北齐的晋州,为了战胜敌人,他密令屯驻于鸡栖原的永昌公宇文椿“伐柏为庵,示有处所”,即预设疑阵以迷惑齐军。不久,齐后主高纬亲自率军来攻,此时恰值周武帝命宇文椿返回,椿奉命率部乘夜撤离鸡栖原。齐军进抵鸡栖原时,误将“柏庵为帐幕”,以为周军没有撤退,不敢追击,等到第二天发现上当的时候,宇文椿已率军安全返回了。齐军之所以失去追歼周军的有利时机,主要是由于齐后主高纬为周军预设的疑阵所迷惑的结果。

凡与敌对垒,我欲袭敌,须丛草杂木,多张旗帜,以为人屯。使敌备东,而击其西,则必胜。或我欲退,伪为虚阵,设留而退,敌必不敢追我。法曰:「众草多障者,疑也。」

北史》:周武帝东征,以宇文宪为前锋,守雀鼠谷。帝亲临围晋州,齐主闻晋州被围,亦自来援。时陈王纯屯千里径,大将军永昌公椿屯鸡栖原,大将军宇文盛守汾水关,并受宪节度。〔宪〕密谓椿曰:「兵者,诡道。汝今为营,不须张幕,可伐柏为庵,示有所处。〔令〕兵去之后,贼至犹疑。」时齐主分兵〔万人〕向千里径,又遣众出汾水关,自帅大军与椿对。椿告齐兵急,宪自往救之。会军败,齐追逐,师夜引还。齐人果以柏庵为帐幕之备,遂不敢进。翌日始悟。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4113.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百战奇略·雪战·第十卷》解析

    本篇以《雪战》为题,旨在阐述雪天对敌作战所应采取的战法问题。它认为,如遇下雪不止的坏天气,在侦察获悉敌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可秘密派兵实施偷袭,就能打败敌人。战争的实践表明,天候气象条件,是影响军事行动的重要因素。风雪交加的恶劣天候,既不利于军事行动,也往往是人们极易麻痹松懈的时候。因此,在此种天候下…>…...

  • 《百战奇略·养战·第十卷》解析

    本篇以《养战》为题,旨在阐述部队受挫后怎样休整和提高士气准备再战的问题。它认为,当部队遭到挫败以后,务必根据部队士气状况而决定战守之策。士气旺盛时,就激励其再战;士气衰落时,就休整部队,待其精锐气盛之时,再用以对敌作战。历史的经验表明,世间事物,有张有驰,张驰交替而适度,事物之发展方有生机。军队作战…>…...

  • 《百战奇略·畏战·第十卷》解析

    本篇以《畏战》为题,旨在阐述如何处置临战状态下的畏敌怯战问题。它认为,对于作战中畏惧不前或者未战先逃的士卒,必须择其甚者处死,以收杀一儆百之效。但当全军普遍存在畏敌怯战情绪时,就不可单纯依靠杀戮办法来解决了。它指出,凡在此种情况下,只有将帅采取恰当方式进行思想教育,才能稳定士卒情绪,增强部队斗志。战…>…...

  • 《百战奇略·书战·第十卷》解析

    本篇以《书战》为题,乃取“书信”之义,其要旨是阐述在对敌作战期间禁绝士卒与亲友通信往来,以防干扰和动摇部队斗志的问题。它认为,在与敌人对峙期间,如果允许士卒通家信,同亲友往来,就会因为言语不一而动摇军心,涣散士气。因此,“不可令军士通家书,亲戚往来”。人们知道,军心士气是构成部队战斗力的主要因素。一…>…...

  • 《百战奇略·变战·第十卷》解析

    本篇以《变战》为题,旨在阐述因变制敌、灵活用兵的作战指导原则问题。它认为,指导作战的法则,最重要的是能够适应变化的情况而克敌制胜。用兵作战,必须先明敌情而后行动。敌情无变时,要等待其变化;敌情已变时,则须根据新情况采取新的相应对策。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在不停顿的发展变化之中,而作为事物…>…...

  • 《百战奇略·好战·第十卷》解析

    本篇以《好战》为题,旨在阐述穷兵黩武的严重危害性,以儆执国政者应慎重战事。它认为,战争本来是与德治相违背的,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它。人君不可依恃国大民众而随意发动战争。一旦穷兵黩武,好战不止,势必导致国家败亡。从全篇内容看,这里所说的“好战”,实际是指那些侵略、掠夺的不义战争。可见,本篇所极…>…...

  • 《百战奇略·忘战·第十卷》解析

    本篇以《忘战》为题,从“忘战必危”的恶果出发,着重阐述和平时期加强战备的必要性。它认为,“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这是古代圣贤留给后人的最为深刻的教诲和告诫。尽管天下太平无事,也不可以废弃武备;如果废弃武备,那么一旦外敌入侵,就无法抗击敌人,有效地保卫国家。为此,它主张,执国柄者应当“内修文德,外严武…>…...

  • 《百战奇略·忘战·第十卷》译文

    大凡国家处于和平安定时期,不可忘记还有发生战争的危险;社会处于治理有序时期,不可忘记还有发生祸乱的可能,这是古代圣贤哲人留传下来的深刻教诫。天下虽然太平无事,但不能废弃武备;考虑到周边还有尚未归顺且与朝廷为敌的国家,(一旦废弃武备)将无法在战争突然到来之时卫国御敌。因此,必须对内修明政治,对外加强战…>…...

  • 《百战奇略·疑战·第十卷》译文

    大凡与敌人对垒相抗,我军如要袭击敌人时,必须堆聚草木为障,多多张挂旗帜,伪装成有兵屯驻的样子,从而造成敌人防我于东,我就击敌于西的态势,这样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或者当我军要撤退之时,也要设置假阵地,伪装成留有驻军的样子,然后再悄悄撤退,这样敌人必定不敢贸然追我。诚如兵法所说:“在丛草中多置障碍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