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智伯欲伐卫·宋卫》评析

查阅典籍:《战国策》——「战国策·宋卫智伯欲伐卫」原文

智伯送给卫君重礼,是为了麻痹魏国,松懈武备;再次叫太子到魏国,是为了找寻发动战争的理由,智伯明白,作战之前一定要有准备,要有一个发动战争的名正言顺的响亮名义。南文子高过智伯一筹的是在开战之前就挫败了敌方的战争谋划,赢得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伐课”,就可收到不战而胜,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现代战争和商场上的竞争也是如此,在正式开战之时,实际上胜负大局基本上已经定了。

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百,白璧一。卫君大悦。群臣皆贺,南文子有忧色。卫君曰:“大国大欢,而子有忧色何?”文子曰:“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也。野马四,白璧一,此小国之礼也,而大国致之。君其图之。”卫君以其言告边境。智伯果起兵而袭卫,至境而反曰:“卫有贤人,先知吾谋也。”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5630.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战国策·齐欲伐魏·魏三》评析

    淳于髡巧舌如簧,不仅改变了齐国的进兵方略,而且也改变了齐王对他受贿一事的看法。受贿当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但是淳于髡认为它与国家进兵方略来比显得微不足道,甚至毫无关系,“我”提的意见真的是不错的建议,这与“我”受贿与否毫无关系。事实本身不能言说自己,只有人的语言给事实以不同的解释和说明。只要学会解释…>…...

  • 《战国策·公输般为楚设机·宋卫》评析

    墨家的吃苦耐劳精神得到后世志士们的仿效。象曾国藩就在孔孟老庄基础上杂用墨家之道,工作非常勤劳和辛苦,起早贪黑、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墨家爱好和平,也擅长游说,这次首先通过“杀人”这一诱语,使公输班上钩,然后把杀一人推广到攻杀宋国人,使上钩的鲁班不能不觉得理亏。紧接着墨子通过形象的类比、丰富的…>…...

  • 《战国策·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宋卫》评析

    为政的遵守法治、赏罚有信,那么这个国家的道德状况、社会的社会风气就会凸现秩序和正义。就象商鞅立木行赏,终致秦国法令畅通、改革一日千里。为政者的言行和决策是一个国家秩序和信用的源泉,如果为政者有法不依、有令不行,就是一两件小事,也不仅会使为政者丧失信用,而且会把社会的风气带坏、民众道德水平下滑。>…...

  • 《战国策·卫人迎新妇·宋卫》评析

    新媳妇话虽要紧,但她只是一个正在过门的新人,根本没有对他人指手画脚、处处逞能的资格,也没有指点他人的话语权。所以她说的话不仅别人不听,而且会遭到人们的耻笑。话不择时、不合时宜,就会显得肤浅、幼稚和不稳重。话从口出,但口是由大脑来控制的。话不择时的根本原因是个性中的逞能、虚荣和对人情的无知造成的。所以…>…...

  • 《战国策·齐欲伐魏·魏三》译文

    齐国欲攻打魏国,魏国就派人游说齐国大臣淳于髡:“齐国欲攻打魏国,能解除魏国祸患的,只有先生您。敝国有宝璧二双,两辆四马拉的纹彩马车,请让我送给先生。”淳于髡说:“好吧。”于是进宫劝说齐王道:“楚国是齐国的仇敌,魏国是齐国共患难的友邦。攻打友邦,却让仇敌乘机来进攻自己疲惫的军队,这样做,名声不好而且也…>…...

  • 《战国策·智伯欲伐卫·宋卫》译文

    智伯想攻打卫国,就送给卫君四匹名为野马的良马和一支白璧。卫君十分高兴,群臣都来庆贺,南文子却面带愁容。卫君说:“全国上下一片喜庆,而你却愁眉苦脸,这是为什么呢?”文子说:“没有功劳就受到赏赐,没费力气就得到礼物,不可以不慎重对待。四匹野马和一支白璧,这是小国应该送给大国的礼物,而如今大国却将这种礼物…>…...

  • 《战国策·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宋卫》译文

    卫嗣君执政的时候,有个罪犯胥靡逃到魏国,卫国想用百金把他赎回来审判,魏国不同意。于是卫君想用左氏城邑换回胥靡。大臣们都劝告说:“用这样价值不菲的土地,去换回一个小小的罪犯,恐怕不合适吧?”卫君说:“治,无所谓小国;乱,无所谓大国。用教化来引导百姓,即使是三百户人家的城邑也能治理好;如果百姓不讲廉耻礼…>…...

  • 《战国策·智伯欲袭卫·宋卫》译文

    智伯想偷袭卫国,就派他的太子假装逃亡,让他投奔卫国。南文子说:“太子颜是智伯的儿子,智伯又很宠爱他,并没有什么大罪却逃出国,其中必有缘故。”南文子派人在边境上迎接他,并嘱咐说:“假如太子颜的车超过五辆,千万不要放他入境。”智伯听说后,就阻止太子去卫国。>…...

  • 《战国策·卫嗣君病·宋卫》译文

    卫嗣君病重。富术对殷顺且说:“您听一听我的话,再去劝说卫君,不要把我的话增加或减少,卫君一定会亲近您。人活着时的所做所为,同要死时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当初卫君在世上所做的,是贪恋美色;所任用的,是缫错、孥薄一类的宠臣。群臣都认为卫君轻视国家而贪图美色,一定没人同卫君谈论国事。您对卫君说:‘您在天下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