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第二一九则》评语

查阅典籍:《围炉夜话》——「围炉夜话·第二一九则」原文

人之所为往往依其所见而定,如果见到的是利,那么追求的便是利。如果要立下大的功业,绝不能只着眼在利上面,因为有许多事并非一个“利”字所能涵盖的。利又有“大利”和“小利”之分。“大利”是众人的利益,“小利”是个人的利益,大利犹可为,斤斤于小利则永远仅能及于个人的衣食,如何能成大功业。立大功,需要有远见,见小利的人却是短视的。立大功的人必须抛去个人的利害,这也是见小利的人无法做到的。因此,要立大功先要见大功,至少也要见大利。

“公”字本身便是“无私”的意思,惟有无私心的人才能不顾个人的利害,而为大众谋福利。如果存有私心,在公利与私利之间,必会取私利而舍公利;而在公害与么害之间,只图免去私害而无法顾及公害。私和公经常是冲突的,不能兼得的,如果存私心,当然就无法全心地为公众谋事,而要时时顾念自身的利害了。

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6830.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围炉夜话·第二一O则》评语

    许多事情如果不事先考虑过可能遭到的麻烦,而加以准备的话,等到做时碰到困难,已经来不及了。为什么呢?一方面事情本身像流水一般是不停止的,时机稍纵即逝;另一方面,有些困难需要多方面配合才能解决,一时之间如何能将这些条件凑齐呢?通常当你把种种条件集中起来时,事情已经无法挽救了。就如国防,如果一个国家在平时…>…...

  • 《围炉夜话·第二一一则》评语

    尧、舜生朱、均、瞽、鲧生舜、禹,这说明了贤达之人完全是靠自己。即使祖上无德,并不妨碍一个人成圣成贤;子孙再贤德,也不能改变自己的愚昧。人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所有外界的力量,不足以影响到一个人向上的意愿。因为每个人的生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人的心灵也是不与他人共有的。自我的成长只自己能帮得上忙,…>…...

  • 《围炉夜话·第二一二则》评语

    程明道云:“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又云:“人心不得有所系。”由此可知,明道先生所谓静,乃是指心不随物转的一种境界。无论环境如何喧闹,心还是静的。因为它“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即使万物流转,心也不随之流转。如此既能看清万物,又能流转万物。什么叫做帮“心不妄动”…>…...

  • 《围炉夜话·第二一四则》评语

    月盈则缺,缺尽而满。季节亦复如此,夏天生机到了极盛时,便要走向秋冬的凋零,凋零到了尽头,又可迎向春在的生气。勤苦之人绝无痨疾,乃是因为其外在肢体不断消耗,因此,内在生机便源源不绝,正如月之由亏缺走向盈满阶段。享乐之人四体不勤而犹进补,反而断了内在的生机,由内起了死意,正如月之由盈满走向亏损的现象。显…>…...

  • 《围炉夜话·第二一五则》评语

    很多事情所图谋的和所得到的结果往往恰好相反。欲利己而反害己,乃是因为人人都想利己,而利又未必能满足每一个,因此,在利之中必有许多争斗,人们常在未蒙其利时便已先受其害,或者已得其利,而祸害随来。因为既将可争斗的“利”纳入怀里,必然就要承受争斗。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前一句便是“肯下人”的…>…...

  • 《围炉夜话·第二一六则》评语

    能尽孝道的人固然多,但是,像舜那般受子种种陷害,仍能保有孝心的毕竟少见。舜的父亲瞽是个瞎子,舜的母亲死后,瞽续弦生了象,由于喜欢后妻之子,因此,时常想杀死舜。有一天,瞽要舜到仓廪修补,瞽从下放火烧屋,舜利用斗笠护身跳下逃生。瞽又要舜挖井,舜在挖井的时候,瞽和象趁机将井填实,舜从预留的孔道逃出,得以不…>…...

  • 《围炉夜话·第二一七则》评语

    人生的福祸难料,虽然每一个人都想趋吉避凶,但是,却不能事事如愿。一旦遇到于情于理都不应当逃避的事情,即使做了于己有害,仍然应该去做。“见义不为无勇也”,这个“义”便是“不能缩头”之事。行义本需极大的勇气,革命先烈献身革命,难道他们不知革命是要杀头的吗?只是当时人民的痛苦和列强的瓜分已经到了有识之士不…>…...

  • 《围炉夜话·第二一八则》评语

    君子不做危险而无意义的事,因此,要保留其身用在该用之处。不像小人,将其生命虚掷在无意义的争斗上,白白地浪费了生命。有道德的君子,知道命运的取舍,若是要奉献自己的生命,他一定将生命奉献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如果要死,也一定选择“重于泰山”的死法。因此有德的君子能“见危授命”,而小人只能“见利授命”,其结果…>…...

  • 《围炉夜话·第二一九则》译文

    只能见到小小的利益,就不能立下大的功绩。心中存着自私的心,就不能为公众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