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十二节·告子章句上》读解

查阅典籍:《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二节」原文

为了不疼痛而且不妨碍做事的一个无名指,有人会不远千里,不惜千金去医治,这是最佳行为方式吗?而自己的心灵、智慧、学识明明比不上别人,却不想去比上,自甘落后,这又是最佳行为方式吗?孟子举出这两个例子,就是希望人们要象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自己善良的本性。因为只有保留住善良的本性,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1347.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孟子·第十一节·告子章句上》读解

    孟子又一次强调“性本善”,并且强调了最佳行为方式是人生必然要走的道路。其实每个人在其有所作为时,都会考虑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但很多人往往选择不到最佳行为方式,而选择了很不好的行为方式,这是为什么呢?譬如一小筐饭,一小碗汤,践踏过再给人,连乞丐都不屑一顾;这就是一般人选择的行为方式。因为这谁都知道,这是…>…...

  • 《孟子·第二节·告子章句上》读解

    告子在这里只看到水的流向问题,因而导致出人的本性只有一种,因此有些片面;而孟子却看到水的流上流下问题,因而下结论说,只要迫使水的流淌,就可以使它向上流,这就好比人性一样,只要形势迫使他为恶,他就可以为恶。这个讨论说明,只要性善,就只会行为于善良的行为方式,而行为方式,是人们按照一定道德原则和社会行为…>…...

  • 《孟子·第十三节·告子章句上》读解

    爱身不如爱心,然而很多人连爱护自己的身体都不知道该怎样做,这难道是最佳行为方式吗?可见很多人对爱身修身养身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这并不是因为人们不懂得爱身不如爱树苗,而是人们在有所行为时,不会思想,认识不清根本的道理,所以才经常做错事情。由此而可见,选择行为方式是何等的重要。>…...

  • 《孟子·第十五节·告子章句上》读解

    考虑大事者,其所作所为的行为方式一般人都能看出来;考虑小事者,其所作所为的行为方式就是斤斤计较,这一般人也都能看出来。所以大人与小人的区别,从外表看,就是看其行为方式。但其实,真正的大人与小人的区别是看其心智,孟子这一段论述,与管子(公元前600年左右)所论述的差不多:《管子·宙合》:“耳司听,听必…>…...

  • 《孟子·第十二节·告子章句下》读解

    人们为什么会犯错误呢?就是心中不明亮,头脑不清醒。如果能保持心中明亮,头脑保持清醒,知道怎样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知道怎样选择最佳行为方式,那就很少会犯错误了。>…...

  • 《孟子·第十二节·告子章句上》解析

    儒者的确是心灵美的呼唤者、卫道者。我们在孟子这里就可以看到,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着这个主题。忧指忘心,当然是不知轻重,舍本逐末。究其原因,则有如下两个方面:第一,指不若人,一目了然,无所藏匿(戴手套终不是办法);心不若人,抽象无形,可以伪装(虽然总有暴露的时候)。第二,指不若人,标准清清楚楚,无可…>…...

  • 《孟子·第十二节·告子章句下》解析

    关于“信”的问题,孔子、孟子都有表面上看来自相矛盾的说法:孔子一方面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另一方面却又说:“言必信,行必果,孩在然小人哉!”(《论语•子路》)孟子一方面说:“君子不亮,恶乎执?”另一方面却又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离娄下》)这种自相…>…...

  • 《孟子·第十二节·告子章句上》译文及注释

    译文孟子说:“有一个人的无名指弯曲而不能伸直,但并不疼痛而且不妨碍做事,如果有人能替他伸直,哪怕是到秦国、楚国去治疗,他也不会觉得路途遥远,这是因为他的指头比不上别人。指头比不上别人,就知道厌恶;良心比不上别人,却不知道厌恶,这就叫不知道轻重缓急。”注释信:(shen伸)古同“伸”。《易·系辞下》:…>…...

  • 《孟子·第十二节·告子章句下》译文及注释

    译文孟子说:“君子心中不明亮,怎么能保持呢?”注释1.亮:《文选·嵇康·杂诗》:“皎皎亮月。”《后汉书·苏竟传》:“且火德承尧,虽昧必亮。”李贤注:“亮,明也。”谢灵运《初发·石首城诗》:“寸心若不亮。”《说文》:“亮,明也。”这里用为明白、明亮之意。谓心中明亮。意同孔子的“君子坦荡荡。”2.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