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十三节·告子章句上》读解

查阅典籍:《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三节」原文

爱身不如爱心,然而很多人连爱护自己的身体都不知道该怎样做,这难道是最佳行为方式吗?可见很多人对爱身修身养身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这并不是因为人们不懂得爱身不如爱树苗,而是人们在有所行为时,不会思想,认识不清根本的道理,所以才经常做错事情。由此而可见,选择行为方式是何等的重要。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1349.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孟子·第十一节·告子章句上》读解

    孟子又一次强调“性本善”,并且强调了最佳行为方式是人生必然要走的道路。其实每个人在其有所作为时,都会考虑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但很多人往往选择不到最佳行为方式,而选择了很不好的行为方式,这是为什么呢?譬如一小筐饭,一小碗汤,践踏过再给人,连乞丐都不屑一顾;这就是一般人选择的行为方式。因为这谁都知道,这是…>…...

  • 《孟子·第十二节·告子章句上》读解

    为了不疼痛而且不妨碍做事的一个无名指,有人会不远千里,不惜千金去医治,这是最佳行为方式吗?而自己的心灵、智慧、学识明明比不上别人,却不想去比上,自甘落后,这又是最佳行为方式吗?孟子举出这两个例子,就是希望人们要象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自己善良的本性。因为只有保留住善良的本性,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

  • 《孟子·第三节·告子章句上》读解

    告子将“性”定义为,人生来就有的东西,是试图探讨人性的问题。而孟子却试图说明天生的禀赋是不一样的,不论是白羽之白、白雪之白还是白玉之白,都是天生的禀赋,然而它们的本质却是不一样的,所以孟子导论出狗之性、牛之性和人之性,虽然都是动物,但却是不一样的。这就好比孟子论水一样,水的本性是流下,但也可以使其“…>…...

  • 《孟子·第十三节·告子章句下》读解

    这是围绕着乐正子这个人来谈的,善,即是善良,即是爱民。一个人若有善心,就不会虐民、苛民、暴民、剥民、夺民。而一个人若是没有善心,那就会虐民、苛民、暴民、剥民、夺民。一个人若有善心,人们受到善良的对待,也就会有善良的回报。一个人若没有善心,人们当然也就敬而远之了。那么善和社会行为规范有什么关系呢?前面…>…...

  • 《孟子·第十三节·尽心章句上》读解

    这一章是与上章连起来讲的,实不应该分开。佚道是什么?是安逸舒适之道,是求得欢娱之道,也就是本章所说的霸者之道。霸者之道好不好呢?因为能使人安逸舒适,能使人欢娱,当然好。所以人民虽劳累而不怨恨。现今的美国所行的就是霸者之道,所以有很多人向往美国,虽劳不怨。那么,王者之道是什么呢?是人民的生存之道,是悠…>…...

  • 《孟子·第十三节·离娄章句上》读解

    孟子特地举了周文王爱民而供养老人的事迹,说明周朝之取代商朝而得到天下,并不是靠武力征服来的,而是周文王在前期所推行的爱民政策已经赢得了民心,所以周武王才一战而胜。如果周文王不施行爱民政策,二老不归,天下父老皆不归,周武王又怎么能一战而胜呢?所以,孟子下结论说,只要实行周文王的爱民政策,这种为政的最佳…>…...

  • 《孟子·第十三节·告子章句下》解析

    在孟子看来,治理好一个国家并不单靠执政者个人的能力、智慧和学识,而应当广泛听取和采纳别人的意见,集思广益。这样,就会吸引天下的有识之士,治理国家,乃至于治理天下就会游刃有余了。相反,如果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那真正的有识之士就会被拒之于千里之外,而奸邪的馅媚之徒就会乘虚而入。这样一来,想治理好…>…...

  • 《孟子·第十三节·告子章句上》译文及注释

    译文孟子说:“一只手就能把握住的小桐树、梓树苗,人们如果想要它生长,都知道怎么样培养它。而对于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怎样保养。难道爱护自己的身体还比不上爱护桐树梓、树苗吗?不会思想真是太严重了。”注释拱把:两手大拇指和食指围成的圈。>…...

  • 《孟子·第十三节·告子章句下》译文及注释

    译文鲁国君想让乐正子执政。孟子说:“我听说这个消息,高兴得一晚上都没有睡觉。”公孙丑问:“乐正子能力很强吗?”孟子说:“不。”公孙丑问:“他有知道深谋远虑吗?”孟子说:“不。”公孙丑又问:“他识多见广吗?”孟子说:“不。”公孙丑又问:“那么你为什么高兴得一晚上都睡不着呢?”孟子说:“他为人很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