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十九节·尽心章句上》读解

查阅典籍:《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九节」原文

尽心知命的首先是大人,这个大人其实并不是指圣人,而是将自己比作儿童,只有儿童的智力和知识,而大人们知识丰富,所以崇尚那些年纪大的人,就称为大人。这种人端正自己,就是认识明确的人。其次是本性纯真的人,因为本性纯真,才能够率性而为,尽“人”的本性而求得发展与发达。再其次是安社稷之人,他们痛感人类社会的灾难、痛苦和混乱,力图安定国家,安定人民,使大部分人都能安居乐业。最末一等人就如妾婢淫妇一样,专会讨好取悦于上级,极尽阿谀奉承谄媚迎合之事,目的就是一个,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和饭碗,以免受危难、忧患之苦。这四种人,其实本性都是一样,都有人的本性,愿意生活得较好,但行为方式各各不同。这就是孟子强调行为方式的关键所在。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1456.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孟子·第二十九节·尽心章句上》读解

    人的本能是要吃要喝,要生存得更好,因此人人都会自己求利,求利就会有所行为,因此,行为方式就应该是持之以恒。要象柳下惠一样,不因官大而不为,亦不因官小而不为。不能因为挖了九仞还没有见到泉水就放弃,放弃了就不是最佳行为方式。>…...

  • 《孟子·第三十九节·尽心章句上》读解

    为亲人服丧守孝,这仅仅是表面上的行为方式,从最根本的问题来说,就如孔子所说的:“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於其父母乎?”这个意思是说,宰我真是不仁爱呀,小孩子生下来三年以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这三年为父母守孝,是天下通行的守孝的行为规范。他难道…>…...

  • 《孟子·第十九节·尽心章句下》读解

    众人为什么会议论?那就是没有尽心知命。而对于没有尽心知命的人来说,孔子内心忧愁而已,周文王是不失去对他们的问候。这就是爱民!这就犹如佛教所说的“大慈悲心”,对一切人的慈悲,对万物众生的慈悲。这就是圣人!如果是一般人,则只会你骂一句,我还十句;你打一拳,我还两脚。因为圣人尽心知命了,知道了其人为何如此…>…...

  • 《孟子·第二十九节·尽心章句下》读解

    要想执政当官,就必须要懂得爱民,如果只凭自己小有才气而当上官,那很容易就会当成一个贪官,或成为一个奸臣。因为当官执政不是为了自己的享受,而是为人民服务,忘却了爱民的根本宗旨,选择不到最佳行为方式,那当然就会招来杀身之祸的。>…...

  • 《孟子·第十九节·离娄章句上》读解

    除了救人、教育外,侍奉双亲、守住自身也有各种各样的行为方式。孟子在这里所举的例子,也就是为了说明这个问题。>…...

  • 《孟子·第十九节·离娄章句下》读解

    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只是哪一点点呢,那就是“人性”!这个“人性”就是“爱”。野兽为了争夺食物,不惜残害同类,而人们为了争夺食物呢?有人性的就会相让,或是相帮;但也有的人不惜杀害同类而夺得眼前利益。所以孟子说,一般老百姓抛弃人性,进而就会成为野兽一样的人。而君子却保存人性,因为君子明白只有团结人,人们才…>…...

  • 《孟子·第十九节·尽心章句上》译文

    孟子说:“有侍奉君主的一种人,他们侍奉君主就专以容色取宠;有安邦定国的一种人,他们是以安定国家为乐事;有本性纯真的一种人,他们的发达可通行于天下而后才有天下的通行;有一种人称为大人,他们是端正自己然后才认识到万物的端正。”>…...

  • 《孟子·第二十九节·尽心章句上》译文及注释

    译文孟子说:“有所作为就比如是挖井一样,挖井九仞还没有得到泉水,就把它当作废井了吗?”注释轫:通“仞”。《篇海类编·器用类·车部》:“轫,与仞同。”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屯部》:“轫,假借为仞。”这里用为古时的一种长度单位之意,一仞相当于八尺。>…...

  • 《孟子·第十九节·尽心章句下》译文及注释

    译文貉稽说:“我很大地不理解于众人的议论。”孟子说:“这没有什么妨碍。读书人都憎恶这种众人的议论。《诗经》上说:‘内心很忧愁,被那些小人所怨恨。’孔子就是这样的。《诗经》上又说:‘展现而不断绝他的怨恨,也不失去对他的问候。’周文王就是这样的。”注释1.貉稽:人名。2.悄:(qiao巧)《诗·邶风·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