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二十九节·尽心章句上》读解

查阅典籍:《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九节」原文

人的本能是要吃要喝,要生存得更好,因此人人都会自己求利,求利就会有所行为,因此,行为方式就应该是持之以恒。要象柳下惠一样,不因官大而不为,亦不因官小而不为。不能因为挖了九仞还没有见到泉水就放弃,放弃了就不是最佳行为方式。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1451.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孟子·第二十八节·尽心章句上》读解

    于是孟子举了柳下惠的例子,不因官大而不为,亦不因官小而不为。这就与饮食一样,不会因饮食太丰富而不吃,也不会因为饮食不好而不吃,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也就是说,不会因官大而胡作非为、横行霸道,亦不会因官小而卑微谄媚、低声下气。这就是人生中尽心知命的最佳行为方式。>…...

  • 《孟子·第十九节·尽心章句上》读解

    尽心知命的首先是大人,这个大人其实并不是指圣人,而是将自己比作儿童,只有儿童的智力和知识,而大人们知识丰富,所以崇尚那些年纪大的人,就称为大人。这种人端正自己,就是认识明确的人。其次是本性纯真的人,因为本性纯真,才能够率性而为,尽“人”的本性而求得发展与发达。再其次是安社稷之人,他们痛感人类社会的灾…>…...

  • 《孟子·第三十九节·尽心章句上》读解

    为亲人服丧守孝,这仅仅是表面上的行为方式,从最根本的问题来说,就如孔子所说的:“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於其父母乎?”这个意思是说,宰我真是不仁爱呀,小孩子生下来三年以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这三年为父母守孝,是天下通行的守孝的行为规范。他难道…>…...

  • 《孟子·第十九节·尽心章句下》读解

    众人为什么会议论?那就是没有尽心知命。而对于没有尽心知命的人来说,孔子内心忧愁而已,周文王是不失去对他们的问候。这就是爱民!这就犹如佛教所说的“大慈悲心”,对一切人的慈悲,对万物众生的慈悲。这就是圣人!如果是一般人,则只会你骂一句,我还十句;你打一拳,我还两脚。因为圣人尽心知命了,知道了其人为何如此…>…...

  • 《孟子·第二十九节·尽心章句下》读解

    要想执政当官,就必须要懂得爱民,如果只凭自己小有才气而当上官,那很容易就会当成一个贪官,或成为一个奸臣。因为当官执政不是为了自己的享受,而是为人民服务,忘却了爱民的根本宗旨,选择不到最佳行为方式,那当然就会招来杀身之祸的。>…...

  • 《孟子·第二十九节·离娄章句下》读解

    大禹、后稷、颜渊正因为以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存于心中,以社会行为规范存于心中,选择了最佳行为方式,才博得了后人的尊敬和称赞。所以,同室操戈,即使是披头散发,帽缨紊乱去救急是可以做到的,因为此时救急是一种最佳行为方式,如果不闻不问,不去劝解,那就不是最佳行为方式了。相反,乡间邻里有人打斗,如果…>…...

  • 《孟子·第二十九节·尽心章句下》解析

    小聪明小有才气,机智敏感过人,但未能通过大的方面的道理。因为小聪明,细微之处看得清楚,算得精细,往往察人之隐,超人之先。因为未能通过大的方面的道理,眼界不宽,心胸狭窄,眼里揉不进一粒砂子,心中容不下一点不平,往往在小事上放不开,丢不下。所以,锋芒毕露,难得糊涂,常常招人嫉恨,惹火烧身而自己还不知道。…>…...

  • 《孟子·第二十九节·尽心章句上》译文及注释

    译文孟子说:“有所作为就比如是挖井一样,挖井九仞还没有得到泉水,就把它当作废井了吗?”注释轫:通“仞”。《篇海类编·器用类·车部》:“轫,与仞同。”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屯部》:“轫,假借为仞。”这里用为古时的一种长度单位之意,一仞相当于八尺。>…...

  • 《孟子·第二十九节·尽心章句下》译文及注释

    译文盆成括到齐国当官,孟子说:“盆成括快要死了。”后来盆成括果然被杀,孟子的学生们就问:“老师怎么知晓他将要被杀头呢?”孟子说:“他为人小有才气,但是没有听说过君子的人生道路,这样就能招来杀身之祸。”注释盆成括:人名,曾经向孟子学习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