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逸诗书·卷十二》译文

查阅典籍:《容斋随笔》——「容斋随笔·卷十二逸诗书」原文

散失的《 尚书》 、散失的《 诗经》 ,虽然有些篇名留存着,但既然它的内容亡佚了,那么它的意义就不再能够考证了。可是孔安国注《 尚书》 ,杜预注《 左传》 ,一定要想给它们作出解释。《 尚书》 的“泪作”,孔安国注释说,“这是说他治理百姓功劳”, “咎单作《 明居》 ”,注解说:“咎单,是管理土地的官,写了《 明居》 ,是关于民法的”,《 左传》 中“国子赋髻之柔矣”,杜预注解道:“它的意义在于,要用宽松的政治来使诸侯安定,就象柔软的缓绳驾驭刚烈的骏马一样。”象这一类的很多。我不久前在福州任儒学教授时,林之奇(字少颖)做了《 尚书》 学的教谕,在讲“帝厘下土”几句的时候,他说:“知道就是知道, 这就是《 尧典》 、《 典》 可以解说的道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九共》 、《槁饫》 略去它也是可以的。”这种观点是最精纯明白值得表彰的,林之奇有《 书解》 流行在社会上,可是没有写上这几句话,因此我为他发表出来。

逸《书》、逸《诗》,虽篇名或存,既亡其辞,则其义不复可考。而孔安国注《尚书》,杜预注《左传》,必欲强为之说。《书》“汨作”注云“言其治民之功”,“咎单作《明居》”注云:“咎单,主土地之官。作《明居》,民法”,《左传》“国了赋辔之柔矣”注云“义取宽政以安诸侯,若柔辔之御刚马”,如此之类。予顷教授福州日,林之奇少颖为《书》学谕,讲“帝厘下土”数语,曰:“知之为知之,《尧典》《典》之所以可言也;不知为不知,《九共》、《槁饫》略之可也。”其说最纯明可嘉,林君有《书解》行于世,而不载此语,故为表出之。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14677.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容斋随笔·王珪李靖·卷十二》译文

    杜甫《送重表侄王评事》诗说:“我之曾老姑,尔之高祖母。尔祖未显时,归为尚书妇.隋朝大业末,房、杜俱交友.长者来在门,荒年自糊口.家贫无供给,客位但算帚,俄倾羞颇珍,寂寥人散后。”等等。“上云天下乱,宜与英俊厚。向窃窥数公,经纶亦俱有。次问最少年,虬髯十八九。子等成大名,皆因此人手。下云风云合。龙虎一…>…...

  • 《容斋随笔·虎夔藩·卷十二》译文

    黄鲁直《宿舒州太湖观音院》诗写道:“汲烹寒泉窟,伐烛古松根。相戒莫浪出,月黑虎夔藩。”夔,字非常新奇,它的意思大概是抵触的意义,可是没有人追究它的出处。杜甫《课伐木》诗的诗序说:“督促罪犯到山谷中砍伐山阴的树木,早上出去,晚上回来,我们有篱笆,那儿缺了就在哪儿补上,居处的地方于是能够稍得安宁。山上有…>…...

  • 《容斋随笔·利涉大川·卷十二》译文

    《易经》的卦辞说到“利涉大川”的话有七次,“不利涉”的话一次。爻辞说到‘利涉”的话有两次,“用涉”的话一次,“不可涉”的话一次,《需卦》、《讼卦》、《未济卦》中的话,是针对《坎卦》的卦体而说的。《益卦》、《中孚卦》是针对《巽卦》的卦体而说的。《涣卦》则针对《坎卦》、《巽卦》而说的。《坎卦》的象义是水…>…...

  • 《容斋随笔·曹操用人·卷十二》译文

    曹操算是汉朝的阴险的叛逆者,是君子所不愿谈及的。但他了解并善于任用他人,实在是后代所难以赶得上的。荀彧、荀攸、郭嘉都是他的心腹谋士,共同成大事,不必称赞评说。至于其它的人,有智慧就授予官位的,有权变让他分管一个郡的,无论官职大小,都使他们卓然有成,十分称职。曹操担心关中的将领们祸害关中,就让司隶校尉…>…...

  • 《容斋随笔·刘公荣·卷十二》译文

    一次王戎去拜访阮籍,当时兖州刺史刘和(字公荣)在坐。阮籍对王戎说:“偶然有两斗美酒,应当跟您一起痛饮。那个叫公荣的,没有他的事!”两个人就交杯劝饮,公荣始终也没有喝到一杯,却仍然谈笑嬉戏,三个人没有不正常的神色。有人问起这事,阮籍说:“胜过公荣的人,不能不跟他喝酒;不如公荣的人,不可以不跟他饮酒;只…>…...

  • 《容斋随笔·元丰官制·卷十二》译文

    宋朝元丰年间的职官制度刚修改成,想让司马光当御史大夫;又要等到册立太子时,让司马光和吕公著为太保、太傅,元祐初,起用了年纪己老的潞公文彦博,商议要授予他侍中、中书令之职,受到谏官的反对,才改为平章军国重事。从此以后相沿成为制度,不再授予这等官号,认为以前没有这样的制度,其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宋绍兴二…>…...

  • 《容斋随笔·周汉存国·卷十二》译文

    周朝初年,诸候国有一千八百个,到周报王时周朝灭亡,所留存的诸侯国只有八个了,也就是战国七雄和卫国了。然而赵国、韩国、魏国分裂晋国而各立政权,齐国田氏取代姜氏而兴起,他们拥有国土不到二百年,都不是旧有的封国。秦始皇是吕氏的儿子,楚幽王是黄氏的儿子,所谓威氏、举氏的祖先,应该不会享受不同支系的人的祭祀。…>…...

  • 《容斋随笔·古人重国体·卷十二》译文

    古人治理国家,把国家的体面看得很重,最初是没有大小强弱的差别的;他怎么对待自己,就用这种态度去对待别人,没有哪国不是这样的。因此发表言论斟酌辞句,不是贤明的大夫就不能表达详尽。楚国的申舟不向宋国借路而派使者问侯齐国,宋国的华元阻止了他,说:“经过我国而不向我国借路,这是鄙视我国。鄙视我国,我国就灭亡…>…...

  • 《容斋随笔·文章小伎·卷十六》译文

    “文章一小伎,于道未为尊。”这两句诗虽然是杜子美(杜甫,字子美)有所感而发,但是应该算是失言,不可以为典式,文章难道是小事吗?《易•贲》的《彖》辞中说:“刚柔互相交错,形成天文,以文明之道立身处事,形成人文。观看天上日月晨辰的运行,用以体察一年四季的时令交化,观察人间诗书礼乐之类的典章制度,据此以教…>…...